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解决网购“缺斤少两”问题,除了“较真”还得“严打”

来源:东行记事 发布时间:2024-09-09 08:57:34

据法制日报报道,伴随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与直播带货的兴起,线上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一些网购商家动起了“歪心思”,在商品克重上“玩鬼把戏”“耍花样”,其中以生鲜水果、零食等领域为重灾区,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图片

这事儿究竟有多离谱?有网友分析得很透彻:买的时候说一斤装,结果是连包装一斤。你看,这个“一斤装”用得有多巧妙;一包250克的贡菊,仅干燥剂就占了122克,商家故意模糊净重与毛重的概念;有的则重新定义“净重”,宣称“净重3斤”的樱桃,连果带箱只有2斤多,加上冰袋才超过3斤;还有的更是放飞想象力,宣传可用400次的棉柔巾,实际只有30抽,这或许也不算忽悠。试想,如果说每抽能使用1万次的话,30抽岂不可用30万次?!

 这些“语言大师”把文字游戏玩得那真叫一个绝,如此“鬼话连篇”,着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有网友于是说,这还了得,以次充好、货不对版,明明是自己的不是,还一堆借口,这不是明着欺负人嘛!

image.png

怎样还消费者以公道?怎么才能让“缺斤少两”者断了念头?又怎样让网购经济成为信誉经济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商家要诚实守信外,平台、监管和消费者的力量也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我们唯有对此问题 “较真”和“严打”,方能还网购市场一片清静和公正。

image.png

面对网购“缺斤少两”的问题,电商平台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并履行好管理职责。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优化推荐机制,严格把关,将“缺斤少两”的商家拒之门外。此外,还应增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定期检查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商家信誉评价体系,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想方设法给规则打上“补丁”,堵上“窟窿”。例如,对问题商家可纳入不良信息记录或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限期限时整改,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直接取消其商圈资格。再如,对新入驻商家制定统一进门标准,要求宣传文字说明条例规范明了,简单易解,接受消费者监督。再比如,可对所有网购商家建立红黑榜制度,让诚实守信者“披红戴花”,让违规违法者“人人喊打”。

image.png

监管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健全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消费者投诉处理渠道畅通无阻。要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严打行动,绝不让“缺斤少两”者“逍遥法外”。如,可借鉴线下打击“鬼秤”的成功经验,加大对网购商品“缺斤少两”问题的抽查和监管力度,尤其是对消费者评价差、投诉较多的平台和商家,应重点监测,及时跟进,从重从严依法打击,让他们不敢“缺”,“缺”不起。

image.png

消费者也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购物,小心掉进商家精心设计的“坑里”。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缺少“良心”,消费者不能缺少“戒心”。比方说,我们在网上购物时,可“货比三家”,应尽可能选择评价好和信誉高的商家。如果发现网购商品存在“缺斤少两”问题,要及时留存证据,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麻烦”的心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向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image.png

网络的一端连着商家的“诚信”,另一端连着消费者的“信任”。解决网购“缺斤少两”这类破坏市场营销秩序的问题,商家还应自省自律,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减少套路,依法依规诚信经营,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其他有关方面,也要守土尽责,积极作为。唯有如此,我们的网购市场才会变得更加清新可人,我们的网络环境才会变得更加风清气正。(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审核:范雪梅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