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凝聚家校共识,把“课间自由”还给孩子

来源:东行记事 发布时间:2024-10-12 09:38:08

“课间老师们严格限制出入,孩子都没空上厕所”“上节课拖堂,下节课老师要求提前坐好,十分钟就这么凭空消失了”……近年来,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10分钟”现象时有发生,多地通过延长课间时间的方式来修正此种现象。延长5分钟,确实是在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上的一个积极尝试,但“张弛有度”教育观的树立,需要的远不止如此。

image.png

“安静课间”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必然。为了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卷”是家长们竞相加码的一场狂欢。课业辅导班、兴趣班、全国各地比赛……一个个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恨不得让孩子长出三头六臂。与此同时,某些学校在口碑、成绩、创优争先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这场“卷王争霸赛”,争分夺秒“抢”成绩变成了学校里的常态。在此种氛围中,相对提高成绩来说,课间10分钟的放松就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此外,安全问题也是“消失的课间10分钟”的一大重要原因。作为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方,学校在确保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一些校园安全事故让学校如履薄冰,在“堵”与“疏”之间,更为保险的“堵”成为了很多学校的不二之选。不见以往操场上的追逐,不闻课间同学们的笑闹,在学校的严格管控下,安静成为了课间的主旋律。久而久之,学生们变为久坐一族,昔日的生机与活力不复存在。

image.png

在社会与媒体的聚焦中,很多地市开始行动起来,通过延长课间时间的方式来保证学生们充足的休息、放松时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是课间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沉疴需下猛药,若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课间矛盾来说,就犹如“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放养”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可以尽情地玩耍、放松课上紧绷的神经,是课间从“圈养”到“放养”的重要变化。但是“放养”看似轻松愉快,实际上需要操心的事并不少。上文提到的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喜欢跑闹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小伤小碰在所难免,光靠多几双眼睛盯着并不能完全避免。此外,在长此以往固化的思维模式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学生们早已丧失了走出教室的兴趣,教师拖堂的习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要真正为学生“松绑”,学校需要在安全监管和解放学生的制度健全上下苦功夫,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学生们走出教室。

image.png

时间增加之外,配套设施也要紧跟其后。休息时间有了,“去哪儿”就成为了紧随而来的一大难题。部分学校校园设计不合理,缺少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们只得在狭窄的楼道与楼梯间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安全隐患,更未从实质上改善“圈养”的本质。在提供更多自由时间的同时,学校也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补充完善,通过优化校园、教学楼设计、建设适合孩子们放松游玩的规范化场所来保证学生们有处可去,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锻炼体魄,帮助孩子们更加有序地度过高质量“15分钟”。

image.png

“消失的课间10分钟”是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缺乏重视与家长对孩子安全过于谨慎的共同产物,若家校间不能形成良好地沟通协作,再好的推动与改变都终将成为泡影。在今后的课间改革推动落实工作中,学校可以邀请家委会或家长代表实地参观学生课间改革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谈,听取相关意见,达成共识,并在全体家长层面推广传递,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家长也不要过分紧张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应当充分信任学校,为孩子松绑,也为学校松绑,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方课堂外的自由天地。

image.png

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不是标语、不是愿景、更不是不可抵达的明天。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就在今后的每时每刻。(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审核:孙立梅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