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绣针河是那么温柔,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四射,似无数绣花针。少年在河畔踱着,想象着河滩上的高石是三尺讲台,河畔的杨柳是渴望知识的孩子。金色的阳光射在绣针河面上,也映在少年的眼睛里。那时的他怎会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他站在“大国良师”的领奖台上,他的眼神一如当年那般净澈、明亮,他坚守了三十多年的梦想,如同绣针河汩汩不息的流水,浸润着这一方土地。
他,就是民进山东省监委委员、2016中国好校长提名奖获得者、2017全国新教育十佳智慧校长、2018“大国良师”———东港实验学校校长滕兆敏。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
1986年的夏天格外的热,连树上的蝉鸣都慵懒地拖长了调子。滕兆敏和所有的高考学生一样,怀揣着希望和梦想进入了考场,等来的却是“落榜”二字。滕兆敏的梦想被拦在了大学门外。
落榜后没多少日子,经初中班主任推荐,乡镇的领导寻上门来,让滕兆敏去当中学代课老师。能实现当老师的理想,这让滕兆敏兴奋得睡不着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暗暗激励自己,要做一颗启明星,带领学生去迎接新一轮太阳的升起,让他们去实现自己难圆的大学梦。
讲台、学生、飞溅的粉笔屑……滕兆敏和他的学生们仿佛把一切隔在了窗外,这里的世界看似静谧,却涌动着求知的激情。老师充满深情的一个眼神,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会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他放弃了十八九岁男孩多姿多彩的生活,与学生黏在一起,走近他们,把一颗火热的心全捧给了学生们。晚上,他也住在校园里。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语文教学通讯》等有限的几本语文杂志与他相伴相守。他反复阅读着、思考着,并摸索着、实践着。
心中有爱 眼里有光
1988年3月12日,对滕兆敏来讲是个永远难忘记的日子:市教育局来了三位专家要听课。
滕兆敏想也没想,无条件地接受了任务。他上的公开课是《小橘灯》,整个过程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这次成功,让滕兆敏信心大增。这一年,市里的专家三次来学校听滕兆敏讲课。滕兆敏获全市优质课一等奖,成为市里最年轻的市级教学能手。时年20岁的滕兆敏开始担负起送初中毕业班的重任。第一次中考,滕兆敏和一帮年轻的同事就实现了学校中考史上重点高中和中专生升学率为零的突破。
“功夫在诗外”。滕兆敏很注意开拓课外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1988年5月,滕兆敏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晨光文学社,定位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文,做好人”。
1996年10月底,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文学社年会上,滕兆敏作了《晨光,洒满校园》的典型发言,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热烈欢迎。
又是十年寒暑,1998年,而立之年的滕兆敏,先后被评为岚山区首批拔尖人才、日照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被授予“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守得云开见月明。正是因为他的坚守、忍耐和奉献,滕兆敏被破格调到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任教,并转为公办教师。
耕耘有收获 梦想犹可期
开拓者的步履永远是向前追求的。滕兆敏始终善于思考和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构建了人文课堂、和谐课堂、生命课堂、绿色课堂,而“和谐作文教学法”的创立,则是他教学生涯的又一里程碑。从1993年5月开始,滕兆敏由点及面,开始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实验自创的“和谐作文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听音乐、做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身心放松,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启发引导,再由师生共同确定一个话题,学生创作,互相点评,最后进行总结;课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建立读书笔记,将看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捕捉归入到“人物谱”“故事囊”“风景册”“火花集”“红豆曲”五个栏目。
2011年8月以后,滕兆敏从日照实验高中来到北京路中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展示个性,在任北京路中学校长期间,滕兆敏和同事们研发以“兰蕙文化·精致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师生们每天都在“晨诵·午动·晌读·暮歌·夜思”的生活方式中愉快地度过,开创了“走班制———卓越课程超市”。
2017年夏天,一张突如其来的任命书让滕兆敏来到了丝山脚下的东港实验学校担任校长,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孩子们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心中有太阳。
有人说,校长是行走的校园文化符号。来到东港实验学校,滕兆敏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方法,也带领着全体教职工发扬丝山教育精神,打造了丝山教育品牌。在他的引领和感召下,东港实验学校正在跻身日照优质教育品牌学校行列。一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实验优秀学校4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刷新了学校一年内获奖次数的历史记录,得到丝山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
绣针河畔,站着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河的这端,是三十年后依旧眼神明亮的滕兆敏。在他眼里,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的他拥有同样的青春,因为他的心在孩子中间,就会被绿色熏染,被希望升腾。他说:“三十三年,这不是总结,而是真正的开篇。”(日照报业全记者 田文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