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 > 创建文明城市在行动
我要投稿

点一盏心灯,照亮文明之城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3-15 09:53:32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人间三月,花开春醒,天气渐暖。

  在日照,与气候的变换和四季轮回不同,城市的另一种“温度”,始终如一。

  又是一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0年来,雷锋的名字被写在春天里,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的精神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跨越一甲子岁月风云,迈进新时代,雷锋精神何处寻?答案,就在你我身边,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一个个暖心故事和一幕幕凡人善举中。

雷锋的足迹·写在春天的故事

  他们是见义勇为的岚山渔民、他是“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许传振、她是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刘原源……日前,“日照天天正能量”2022年四季度颁奖仪式举行。

  一组组正能量典型折射出的是这座城市的文明之风亦见证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缩影“妈妈,还认识我吗?我是湖南来的,就是您30年前收留的那个小女孩……”

  不久前,一条《跨越30 年 湘妹子找到莒县妈》的新闻刷爆了日照人的朋友圈,并通过各大媒体平台的转载报道,戳中更多人的泪点。

  穿越30 多年时间长河,跨越2000多里的距离,几经周折,林静终于再次见到李顺花,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莒县妈妈。

  103岁的郑徐氏,是五莲县许孟镇福禄头村最长寿的老人,一生无儿无女。多年来,以李善芳为代表的福禄头村众多村民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接力书写了一段段敬老爱老的佳话,上演了一幕幕跨越血缘与亲情的孝道故事。点一盏心灯照亮一段段岁月征程沿着雷锋精神的光芒和足迹他们用心托起一座汇聚爱与希望的文明之城

倾满腔热血·谱一曲正气之歌

  乘风破浪,生死营救

  路见危难,奋不顾身

  婚礼现场,电梯救人……

  他们是“从天而降”的英雄

  亦是以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image.png

海上救援

2022年10月9日,日照岚山三艘渔船起网返航时,发现3 名落海的外省船员。此时的渔船,正在拖网作业中。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刻不容缓!危急时刻,渔民们果断放弃价值上万元的网具和渔获,弃网救人,全速赶往出险海域。

  最终,经过一场生死营救,遇险船员们转危为安。

  海上救援,惊险万分

  陆上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2022年2月28日晚,莒县桑园镇大井峪村北,一辆面包车侧翻起火,驾驶员被困车内,意识模糊。

  此时,路过的出租车驾驶员何玉东,面对随时会爆炸的车辆义无反顾冲了上去,在他将驾驶员从车内救出几秒钟后,车辆发生了剧烈燃烧。

  “我们或许做不了太多事,但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小城的明天就会更美好。”何玉东说。

  心中的红,是党旗的颜色

  身上的白,是军装的色彩

  钢钉在身,挡不住他救人的步伐

  一身军装,时刻践行为民的誓言

  他是赵仁田

  婚礼现场,他不顾一身伤痛,冲上电梯救下老人和孩童。“一日从军,一辈子都是军人。为人民服务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中……”他说。

美德日照·公益路上先行者

  老兵返乡办扶贫工厂

  托起村民致富梦

  她免费送出一千多粒退烧药

  善行义举被人广为传颂

  从少年儿童到耄耋老人

  爱与奉献,从不受年龄和地域所限

image.png

杨书范

  63岁,他出资为家乡建了一座希望小学,每年出资奖励优秀学生并帮助贫困生;71岁,他返乡创建扶贫车间,带着老家100多名村民走上致富路;86岁,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他带领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医用隔离服……他是杨书范。

  “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党员,只要我还走得动,就得继续做贡献。”他说。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急需退烧药以及口罩、防护服等,请及时与我联系,我可以提供免费送药服务,所有药品均为免费。”发布这条信息的是孔艺臻。

  2022年底,随着药店各类药品告急,一条暖心的信息在五莲人的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危急时刻,她为市民免费送了一千多粒退烧药,这份善行义举也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更多的爱心人士受其感动,纷纷加入其中……

爱心激发爱心

  善行感染善行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正能量”澎湃着“大流量”

  爱的传递,永无尽时

刹那芳华·愿留光明在人间

  燃尽生命之灯

  以生命接续生命

  用无边大爱帮助他人重获“新生”

  他们将刹那芳华,化为爱的永恒

  他叫张国宝,是日照最小的遗体和角膜捐献者。出生后不到11个月,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脏器衰竭而离去。强忍丧子之痛的父母毅然做出决定,捐献孩子的遗体和眼角膜。

  短暂的人生如流星划过,却在人世间绽放出最美的光华。

  他当过兵、做过乡村教师和电工,也曾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电线杆救失去知觉的同事;他十几年如一日,自掏腰包为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电费数万元,并将这一秘密隐瞒了一辈子。他是丁兆志。

  2022年,73岁的丁兆志告别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一对眼角膜捐献出去。“如果不能通过手艺给大家带来光明,就让我自己成为别人的光明。”他说。

风骨·丰碑——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晨光熹微

  赵庆瑞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通往可落垛村的山路有十余里

  崎岖陡峭,布满碎石

  骑摩托上山要40多分钟

  遇到刮风下雨天,只能步行

  五莲县石场乡可落垛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仅剩几位留守老人生活在这里。赵庆瑞却是这里的常客,线路巡视、帮忙维修灯泡或电视、帮着捎带油盐酱醋……四十年如一日,他用双手守护大山深处的光明,温暖着留守老人的生活,是老人们最信赖的“光明使者”。

  铁血警魂,风骨长存。

  从警7年,他将爱岗敬业的种子播撒到工作过的每一片土地。他的青春,却永远定格在34岁,他是因公牺牲的民警丁帅。

  34岁的青春年华,似一束光,虽被时间定格了背影,却用光和热照亮温暖了每个人,在这个时代留下了最美的印记,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志愿之城·那些你我身边的光和暖

  朴实,是许多人心中对齐鲁大地的印象。

  他们是“中国好人”“山东好人”,是“道德模范”,是“齐鲁最美教师”“乡村之星”“山东省女致富带头人”……是一个个志愿者,是将雷锋精神铭于心、践于行的“实诚日照人”。

  一杯伏茶,八年凉夏。

  自2015年起,牟丽云就在自家店门口开设了爱心驿站,供往来行人歇脚喝茶。八年来,她的免费茶水供应贯穿整个三伏期,已惠及近10万人次。

  炎炎夏日,酷暑三伏

  绿色凉棚下,一杯杯免费伏茶

  驱散的,是心头的暑意

  带来的,是人心的润藉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他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他叫孔辛亮;她发起成立小草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她叫来欣;她和志愿者们践行“我为乡村种文化”,先后500多次走进十几所山村小学,丰富了近20000名孩子的课堂,她叫刘艺;她培植“诚信苗”、栽出“幸福花”,她是乡村之星、致富带头人、山东好人魏丽……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image.png

image.png

志愿者

  在日照,属于他们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

  他们是巡逻途中伸援手的执勤交警,是雨中进行排水救援的消防员,是义务进行“摆渡”救援的蓝天、方舟等救援队和志愿者……

  一幕幕雷锋精神的缩影,绘就一幅幅实诚日照人的生动群像。

  60年来,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日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大量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大爱绽放,情暖港城。

  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日照市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日照市牵手志愿者协会……多年来,一个个志愿者组织在日照大地遍地开花,一项项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从总角孩童到耄耋老人

  从8岁到80多岁

  他们一路耕耘、一路奉献

  播撒志愿的火种

  让雷锋精神在这座城市薪火相传

  在这里,遇见“雷锋”

  遇见一座温暖的文明之城

短评: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凡人善举,最暖人心。城市的温度源自人心的热度,一桩桩暖心事、一个个实诚日照人、一件件善行善举,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近年来,日照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公益事业薪火相继、生生不息。全市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50余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一路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行动,就是最好的传承。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潇

编辑:王晶
审核:王娟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