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目标已定,抓好落实是关键。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锲而不舍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打实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到实处,把抓落实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抓落实,首先要持续加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起绿色发展的战略思维,让“五大发展理念”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体现在狠抓落实上,把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体现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只要我们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就会破解各个难题,闯过道道难关,不断开创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抓落实,其次要敢于担当。
当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是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然而,在一些地方,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摆不正生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过去,有人认为“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经济发展是首要,环境建设是次要”,甚至以不惜破坏和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有人“为官一任,污染一方”“带走政绩、留下污染”“生态欠账、后者偿还”;在年度干部考核和区域总体评价中,偏重于GDP考核。其结果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了一纸空文。
究其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扭曲、“政绩观”作祟、民生观念弱化、服务意识缺失。
当今人民群众和社会最反感的是“口号喊得响,工作不落实”或“兴师动众一阵风,轰轰烈烈搞发动,大会小会接着开,过了一段就放松”等不良现象。这是一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严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党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热切期盼,也是普惠民生、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责任重于泰山。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担当”二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死死咬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义无反顾、永不动摇。
在抓落实中,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制定的损害生态环境实行“党政同责”和“终身追责”,让损害生态环境者付出沉痛代价。通过健全和完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坚决修正“重发展、轻生态”的考核机制。
抓落实,最后要当好表率。
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的“领军人物”。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抓落实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众看干部、干部带群众,同心同德才能干成大事、成就大业、创出奇迹。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头雁效应”,给基层群众做出好样子,树立好标杆,决不可“站在高处喊落实,轰着群众去大干”;要作风下沉,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一流的工作作风,引导群众、感召群众、激发和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生产力、创造力和正能量。
实践证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态好不好,关键要看领导。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尤为重要。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