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跳出就林水抓林水的传统思路,推动林水会战向生态化、产业化、创新化、市场化发展,赋予“战场”新内涵,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去年以来,全县完成投资18.9亿元,造林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建成重点水利工程43项,增加蓄水460万方。今年1-4月份,全县存款余额538.36亿元,比年初增加40.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14亿元,林水会战成果颇丰。
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贯穿于林水会战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在“拥河发展”战略中突出生态理念。沭河是莒县的母亲河,纵贯南北83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是莒县最大的生态屏障。从去年启动“拥河发展”战略,把沭河作为莒县最大的生态保育区,打造“一带六区”总体格局。目前,杨店子大桥至招贤武家曲坊段全长10公里、550公顷的自然生态湿地加快建设,与下游已建成的长15.3公里、1180公顷的沭河国家湿地公园连为一体。5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总投资6.7亿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年内开工,从青峰岭水库大坝至莒南县浔河河口、62公里主河道将实现全线治理,两岸河堤拓宽硬化、以堤代路,打通莒县南北快捷通道,沿河布局乡村振兴五大业态。届时,沿沭河北有青龙湖,南有浮来青,中有莒国古城、浮来山、招贤田园综合体,真正把沭河两岸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带、休闲旅游带、现代农业示范带。
在“环湖崛起”中突出生态理念。坚持把青龙湖作为莒县最大的生态功能区,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在保持自然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发展,环湖规划10万亩的生态经济林带,目前已造林7万亩;50公里环湖路不搞硬化,实行沙土铺路、植被防护,打造林水相依、山水相映的绿色长廊。
在乡村振兴中突出生态理念。坚持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围绕创建省级生态县,全县8大田园综合体、8个特色小镇、19处现代农业产业园、25条“清清河流”、140个美丽示范乡村,全部按照生态化打造,加快建成生态名城。
林水会战,贵在生态,核心是产业,根本要落实到乡村振兴上。莒县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打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品牌。招贤玫瑰已发展到6000亩,目前正抓住省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机遇,规划建设万亩高标准玫瑰产业园,打造北方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叫响“全省玫瑰第一镇”。
碁山桑园面积已突破1万亩,成为“全省桑蚕第一镇”。果庄油桃达到1.6万亩,年销售额3亿元,打造“中国油桃之乡”“全省油桃第一镇”。安庄黄桃发展到1.2万亩,年销售额4.5亿元,打造“全省黄桃第一镇”。小店绿芦笋达到1.5万亩,是“全省绿芦笋第一镇”,莒县绿芦笋年加工出口量1万吨,占全国的70%。
库山中药材发展到3.5万亩,黄芪种植面积、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丹参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夏庄绿茶、峤山大姜种植面积都在1万亩左右,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目前,全县16处乡镇中已经有13处叫响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全县“三品一标”达到11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14家,保鲜库容量35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进林水会战向创新化发展。模式创新,青峰岭湖区探索“管委会+公司+科研院校+经营主体”运行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具有“四不像”特征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碁山镇与中国农科院等5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创新推广“夏蚕冬菇”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成为国家级桑蚕、食用菌双体系试点。果庄镇桃树研究所与山农大等高校合作,建设种苗快繁基地,选育的枣油桃、设施专用油桃等9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推广,年可繁育苗木800万株。管理创新,探索物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通过“三员合一”整合水管员625名,全县56条河流、215座水库落实河湖长1149名。
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深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机制,三年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集中投向林水会战重点项目。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PPP模式,先后与省水总、上海龙源等10多家企业合作,融资11.37亿元。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目前已有不负文旅、中冶集团、浩宇集团等20多家社会资本方参与林水会战。投资28亿元的招贤曲坊、1.2亿元的跃龙山田园综合体和这次观摩的林水项目,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精品项目。
“让林水会战的‘叶子’‘果子’成为群众增收的‘票子’。”莒县县委书记孟青表示,将做好造林治水与产业培育、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结合文章,挖掘林水项目“盈利点”,做大做强果庄油桃、安庄黄桃、招贤玫瑰、寨里河核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通讯员 张建锋 王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