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评论
我要投稿

“羊绒之都”被曝制假,实质仍是转型困境

发布时间:2018-04-11 15:01:28

   今年2月底至3月上旬,记者在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及周边多村调查发现,一些羊绒生产厂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在这些厂家手里,羊毛甚至兔毛、兔绒经过洗涤等工序后,摇身成为“纯羊绒”。所谓的羊绒含量标签更是“爱写多少写多少”。(据《新京报》)
  要知道,羊绒制假有着多个环节,随便哪个环节监管能够硬起来,造假产业恐怕都不至于会形成如此大的阵势。某种程度上说,“羊绒之都”的造假现象,和此前被媒体曝光的“鞋都”造假产业一样,实质都可以归咎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困境。由于技术、资源便利和商业氛围,一些地方率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这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电商经济的发展,为这些产业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这种“一夜暴富”的传奇,也几乎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市场短视和粗放竞争,造假、高仿链条的出现,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躲在正品背后的造假产业,会进一步制造一种产业繁荣假象,出现假货与正品“齐飞”的现象。所以,地方监管部门也就很可能对之“睁只眼闭只眼”。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为地方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消费升级和外部市场监管趋严,假货的生存空间必定越来越小,随之带来的便很可能是地方经济的转型之痛。
  被“假货”笼罩的地方特色产业,终究难以走远。套用“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拿出必要的勇气和智慧与制假、售假及时告别,无异于是“自砸招牌”,从中所获得的“利好”,也终究是要“还回去”的。当然,这仅仅是基于地方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谈,从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严厉打假,更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朱昌俊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