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市文广新局决定今年在全市15个乡镇实施“乡村文化大集”试点,每月集中组织1次,通过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展销、非遗体验、艺术展览等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5月24日《日照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像“乡村文化大集”这样的公共文化活动,给农村注入鲜活向上的文艺动能,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很有必要。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的精气神,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孕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如果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再发达的乡村也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众所周知,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有着庞大的艺术队伍,如果给他们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就会激发农村群众中蕴藏着的文化热情,乡村文化建设的效果会更好。像这次举办的日照“乡村文化大集”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艺术观赏、娱乐消遣的好去处,也为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千头万绪,推进乡村文化,必须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这个重点是能记录和反映乡村生活、接地气、乡土范的文化艺术活动。这次“乡村文化大集”,由东港区组织镇锣鼓队、镇文苑剧团、西尚沟庄户剧团、北疃庄户剧团、下蔡庄庄户剧团演出文艺节目。其内容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情,贴近农村生活。这样乡村文化建设才会得到农民群众欢迎,走进农民群众的心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送“鱼”,更要授“渔”。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相对比较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的文化需要,但是如果“渔”的能力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果难以保持。因此,文化部门应该当好“授渔”的角色,在把“鱼”送到乡村的同时,还要把“授渔”的技能留下来,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感受更多的文化温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林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