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瘫痪,母亲悉心伺候,久病床前,数年如一日,从不叫屈嫌累,没有说过半句急话;母亲和父亲拉扯我们兄妹5人,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恢复高考后的17年里,将我们全部送进高校大门,在四邻八乡传为佳话……
2010年4月16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日照广播电视台1000平方米演播大厅隆重举行,母亲荣获中国好人“孝老爱亲”模范称号。
2013年,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日照市妇联联合齐鲁晚报表彰第二届日照市“十大优秀母亲”,母亲再次入列。
母亲的名字叫滕以秀,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街道潘庄一村人,今年80岁。
“心眼儿好啊。"两个年过七旬的孤寡老人拉着母亲的手,热泪长流。回忆起那个大家庭的温暖,人们多少次为她默默祝福
房东闺女婿上门,也一定请借住的一家子在同一张桌子前吃饭,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
上世纪困难的六十年代,带着不足两岁的我,父亲和母亲去了东北小兴安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最初,借住在当地一户家里。母亲帮着挑水、推磨、喂猪,抢着种地、锄草、扒玉米,什么活都实心实意地做,很快赢得了信任。房东有事外出,钥匙就攥在她的手里,“人家整个家都交给咱了,咱可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村里看母亲心眼好,安排两个年过七旬的孤寡老人住在我家里,有一位还是偏瘫。在同一个屋檐下,老人饮食起居多是靠母亲照顾,这一照顾就是五六年。
乐于助人的品格口耳相传,本村及周边村子闯东北的一些单身汉,纷纷前去搭伙吃饭。到后来,有一户拖儿带女的来自江苏的家庭,因为初到异地生活无着,也有好长一段寄居在我家这个凝结着浓浓情感的大家庭。临回山东老家,两位孤寡老人紧紧拉着母亲的手不让走,热泪长流。三十户的小村子,有十几家争着请吃饭,恋恋不舍。陆续回到老家的老老少少,回忆起那个大家庭的温馨,无不啧啧感慨,有的多年后还四处打听我们一家的变迁,有的多次上门称谢,或托人捎来一生平安的祝福。
母亲长年照顾瘫痪在床的姥姥,为给我姥姥洗衣裳,冬天还要砸开河里厚厚的冰,双手满是裂开的血口子
一下、两下……用石头砸,用捣衣杵敲,一道道炸纹缝隙越来越大,冰面终于开裂。一桶桶地拎出水来,冷水寒彻骨,双手满是裂开的血口子。
数九寒天,有几年的时间,母亲常常来到河沿,为瘫痪在床的姥姥洗衣裳。
姥姥的衣裳总是干干爽爽。
晚年的姥姥久病在床,成了母亲的大心事,送水送饭,洗头、洗脚、剪指甲、按摩,用温水给姥姥擦身子,日复一日。
母亲在姥姥家是老大,下面有六个弟弟妹妹,姥爷长年有病不能干重活,母亲就成了顶梁柱,推上超载的木轱辘车子,和男人一样赶远集也不打怵,有时还挑上大木筲,到岚山头装海水挣工分。弟弟妹妹长大成人后,多在外地工作,母亲又挑起了比一般人更重的担子,除了拉扯我们,照料好家庭,还要到姥姥姥爷跟前里里外外地忙。
姥姥去世后,心里空落落的三姨总是爱到母亲这个大外甥女家住下,有时一呆就是半个多月,“在这里暖心,有时比儿女照顾得还周到!”
我们兄妹5人,一个接一个,全部跨进了大学门槛。村里人都说,她给孩子烙的煎饼,3间大屋也盛不下啊
日头毒得像是要把人烤糊,玉米地密不透风,玉米地里的路长得足够考验毅力是否持久,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流。
小妹小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母亲背上小妹,先后去安东卫和青岛治疗一个多月。后来,需要每天去一个相邻公社的虎山营房做理疗,来回四十里路。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母亲又背上小妹,跑了一百多趟,托着小妹的双手,被汗水浸泡得大面积褪皮。看到母亲来去匆匆的身影,沿途人家总是连连感叹:这个当娘的真不易啊!
搭眼一望长得一兜劲的那片地往往是我家的,收成不比任何勤快的户差。家里农活只能靠母亲和父亲两个人,春种秋收却很少落在后边,外人纳闷知情者却服气: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上地最早,回家最晚,两头见星星,收成能不好吗?庄稼通人气啊。”
由于我们都上学,种地没有帮手,缺少机械,父亲和母亲两个就一个扶犁一个拉犁,肩膀上不知磨破过几层皮,有时累得打晃,都快站不住了,还是咬牙坚持。为了这个家,母亲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啊。
又到我们来家拿煎饼的周末,又是半夜起身。起得太早,有时烙完了,离鸡叫还有一大截。鏊子支在简陋的草篷里,夏天闷出一身汗,大冬天,脊背冻得冰凉,碰到刮风下雨,又要遮雨,又忙着挡风。拿高中段来算,我们兄妹5人都在外地上学,全部学业完成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十几年得吃掉多少摞煎饼啊。村里人说:“她给孩子烙的煎饼,3间大屋也盛不下,一个汗珠子不知摔了多少瓣啊。”
含辛茹苦养大我们兄妹5人,母亲的身子骨几乎垮了,落下了严重的腰腿疼病,还动过手术,有时走路都觉着吃力,但她不顾年老体弱,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助照看孙子、孙女和外孙,尽量不拖累儿女,“庄户人,只要身子能动,就不能闲着。”
老家的5间平房和东西厢房,被母亲收拾得一尘不染,小院里满是生机勃勃的花木。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做惯了庄稼活的母亲却总是闲不下来。为了让我们吃上放心菜,母亲时常帮衬着父亲打理小菜园,种植一些时令蔬菜。“外面的蔬菜有的打了农药,吃了对身体不好,我多种点菜,孩子们回来时就可以拿一些回去。”母亲说。
对待儿媳妇和女婿,母亲像对亲生的儿女一样,“有缘和我的孩子成亲,就是一家人,就是自己的儿女了,对待自己的儿女,谁能有半点二心?”人前人后,连我的妹夫和弟媳妇都夸母亲,一次,有人对我小兄弟的媳妇说:“提起你婆婆,从来没听你说过半个孬字啊。”
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踏踏实实为人做事,是母亲常在心头念叨的要紧事。看到我们的优异成绩,再苦再累也觉着甜了
家里最显眼的,就是堂屋里贴得满满的奖状。
我们从小到大,母亲一直将养成好品性放在心头,常常说为人要厚道,要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提到当初供我们上学,母亲感慨地说:“我没什么文化,但是孩子喜欢学习,我就得支持,这是好事。”
我们也很争气,个个积极向上,到了高中阶段,每次考试,几乎都名列班级前三名,还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各类学习竞赛。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兄妹5人的成长更是如此。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学习时间,累计长达近50年,仅从1979年我考取本科院校,到1996年最小的弟弟走进大学校门,也是漫漫1 7载。在那困难的年代里,一个农民家庭,作为母亲,该付出多少心血啊。
恢复高考后,我们兄妹五人,一个接一个跨进了大学门槛,我成了新三届本科生中的一员,二弟还考取了上海的名牌大学,毕业后又读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小弟也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如今,我们兄妹5人都相继成家立业,5个小家庭,获得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以上的就有5人,有的连年立功受奖,被评为日照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有的连续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省优秀教师,成为高中校长,有的还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窦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