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很多患者都熟悉,在北京路医院,她的诊室门口,来自各地的患者经常会排成一条长龙,患者因她的医术而来,更为她的爱心所折服。
她叫刘红玲,是日照市政协委员,北京路医院的儿科主任。
俗话说,哭哭啼啼小儿科。对医生行业来说,一些人并不看好小儿科,因为儿科病患往往不善表达,是一门“哑科”,变化快,风险大,责任重。
但就是在儿科,刘红玲却一头扎进去28年,虽然苦、累、忙,但她早已深深爱上这一行,甘愿用自己的爱心为“小天使”们的健康护航。
“既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
刘红玲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2013年6月从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到日照市北京路医院担任儿科主任。
“给儿童看病,需要更强的专业知识、更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需要仔细观察,有更大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由于儿科患者不能准确表达,同时家长提供的病情也不一定全面,所以儿科医生必须要细心观察患儿,正确判断病情,一点儿疏忽就容易出现严重后果。这个特殊的职业对刘红玲来说无时不在进行着严峻的考验,她常说,每当患者痊愈的时候,就是自己放心的时刻。
之前,刘红玲曾在门诊接诊了一个约4个月大的婴儿,家长以为小孩子只是受到惊吓,不会有什么大碍。刘红玲在检查时却发现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伴有呻吟,察觉到病情危重,需要立即住院。面对家长的疑惑,刘红玲耐心解释,终于使患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患儿住院后根据病情又及时转送至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抢救及时,患儿顺利康复。
“如今这个患儿多次来我这里复诊,已完全康复,没有后遗症,非常聪明活泼。”刘红玲欣慰地说。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门诊量越来越多,刘红玲中午基本上没有按时下过班,但不论患者有多少,她都是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开药、叮嘱,没有丝毫马虎。“医德和医术是医生展翅高飞的两翼,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医德,作为儿科医生,更要有一颗爱心。”刘红玲经常这样告诫自己。
“愿做每一个家长的心理依靠!”
在儿科门诊,刘红玲针对每个患儿的病情总会对患者家人嘱咐很多。她说,住院的患儿,她可以随时关注到,但对于离院的患儿,必须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处理交待到位,这样才不会贻误病情。
许多家长小儿医疗知识了解不全面,容易出现用错药或过度用药的问题。对此刘红玲在给患儿看病的同时,也常常对患儿家长讲解一些小儿医疗知识,甚至进行“苦口婆心”地劝导,经常从上班到下班说个不停。
为了普及小儿医疗常识,刘红玲还建立了北京路医院儿科微信平台,每天对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免费解答,用这种方式进行育儿科普知识的宣传。“家长经常会把孩子大便的照片发给我让我辨析,我的手机号永远是开放的,我愿做每一个家长的心理依靠。”
正是在刘红玲的精心指导和耐心解释下,许多患儿家长的脸上终于绽放开了久违的笑容。
要当好一名儿科医生,知识面要宽,专业性也要强,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需要用更加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去准确及时地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的诊治。“这个时代飞速发展,医学知识更新也要与时俱进。”这几年来,刘红玲带着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带头创新实施了鼻腔盥洗治疗小儿急慢性鼻窦炎,使用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齿龈炎,开塞露通便治疗感染性腹泻等新的医疗方案,大大缩短了病程。
“愿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刘红玲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对于儿科和“小天使”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感慨地说,看到萌萌的婴幼儿,她心中就萌动着一份爱的责任,希望每个小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医疗卫生界别的政协委员,刘红玲更是关注如何能让基层婴幼儿疾病得到更规范地治疗,更加注重倾听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心声。她常常到街道社区,到基层诊所,和基层医务人员座谈,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同时她也经常从网络及各种资料上搜集一些其他地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良方。在大量调研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刘红玲先后撰写了《关于支持医养结合机构、打造海滨养老示范区的提案》《关于适当降低基层医院医保住院起付线的提案》《关于在全市主要景点设置下沉式垃圾箱的提案》等多个提案。同时围绕“儿科医生短缺,儿童就医难”等问题,刘红玲也提出稳定儿科医生的数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儿科就诊APP,及时发布本地区流感发病情况和就医指南,加强儿科卫生知识科普宣传等建议。这些提案和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刘红玲说,这几年日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坚实的健康保障,作为一名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要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多建言,献良策,为日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