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区县传真 | “第一书记”当起农产品“代言人”和“代购员”

发布时间:2019-08-26 10:48:15

通讯员 陶昊

  “今年我又多种了些大姜,你看这长势,怎么也能有1万多公斤收成,等卖了钱请安书记去俺家喝两盅。”8月21日,东港区西湖镇申庄子村村民顾世良在自家姜地里,对扶贫“第一书记”安佰哲乐呵呵地调侃起来。

  安佰哲是从2018年8月开始派驻该村的,从那时开始,发展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就成了他的日常,也使他和“代购员”这个词产生了联系。

  “现在同事见了我,都打听那个好吃的地瓜什么时候上市,笨鸡蛋还有没有。”安佰哲笑着跟笔者介绍,“他们只知道好吃,其实这好吃的地瓜有个比较洋气的名字‘烟蜜薯25号’,不仅地瓜好吃,这款地瓜苗也变得很紧俏。”

  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48岁的顾世良没像其他村民那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村里。这些年靠着种地,日子确实过得并不宽裕。

  在申庄子村,与他一样从地里挣食吃的人还有很多。

  就是这些村民,怎么也没想到,靠着世世代代耕耘的土地,不仅能种出了“金疙瘩”,也能种出幸福生活。

  申庄子村是全区海拔最高的自然村,素有东港的“小西藏”之称。全村有66户、188口人,之前有贫困户28户、49口人,属于省级贫困村。

  这几年,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申庄子村完成了东修“天路”、西扩“主路”、南设“三同”(三同教育基地)、北建“菌棚”、中挖“塘坝”,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去年,顾世良总共种了0.67公顷地,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0.13公顷生姜,纯收入1.8万元;地瓜、花生、玉米总共0.54公顷,挣了5万元。一家老小没耽误照应,收入也不比打工少,“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鱼和熊掌兼得”的顾世良美在心里、笑在脸上。

  品种改良、提效增产,眼看着村民生活更有盼头了,如何打开产品销售渠道成了安佰哲和村民的难题。

  “刚来村里的几个月里,亲朋好友都以为我改行卖农产品了,还问我挣钱不。”安佰哲挽了挽裤腿笑着说,因销路不畅困惑着村民,他自然担起了村里的“代言人”“销售员”。他利用行管局服务联络广泛的工作优势,建立机关服务微信群,顺顺当当地卖起了大姜、地瓜、笨鸡等。同时,亲戚朋友同事也都被发动起来,牵线与几个收购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了农特产产得出卖得了。

  现在,每逢周末回城里,安佰哲的后备箱里都塞满了村里的土特产。“吃不完,年纪大的村民也没有销路。但这些特产,在城里却都是抢手货。”安佰哲熟练地打开土特产代购群查看每一笔订单,他俨然成了只追求走量、不追求利润的免费“代购员”。

  “大娘,这次再要两只散养鸡。”安佰哲来到与村委一墙之隔的顾金爱家。

  “我这就去给你抓。”正在摊晒玉米面的顾金爱丢下手中的耙子,朝鸡舍跑去。

  这次回村,安佰哲还惦记着另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到正在建设中的“三同”教育基地看一看。投资560万元左右的“三同”教育基地,正坐落于申庄子村的东边。基地建成后,可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强党性意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我们不仅仅要帮乡亲们脱贫,还要振兴农村,这就要靠搞产业来壮大经济。”说起搞产业来,安佰哲如数家珍:村东头正在推进的龙石小筑民宿农庄、村东北的祥云山庄,极限运动公园也在规划建设中……

  “只有推动项目落地,让更多的人来到申庄子,认识申庄子,才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和活力,带动就业、振兴农村,乡亲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当笔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自称顾硕母亲的人拉着安佰哲的手表示感谢。原来,安佰哲深知只有教育才是斩断贫穷的最好办法,于是积极争取助学奖励政策。对家庭困难的优秀大学新生,实施助学奖励,消除上学的经济障碍,鲁东大学大一在读的顾硕就是受益人之一。“这2000元助学金,真是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顾硕母亲表示。

  笔者了解到,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为了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名群众掉队的奋斗目标,东港区选派了51名像安佰哲这样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申庄子村这样的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目前,全区有1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30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84户、11263人,已实现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编辑:刘源成
审核:侯庆萍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