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凡虎 通讯员 刘鹏 张千里 刘书佳
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长428公里,起自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输油站,到博兴县京博输油站,这条“钢铁油龙”跨越了6个地级市,10个县区。2018年6月15日,项目正式开工,时下,日照港—京博管道建设正驶向快车道。
这条“钢铁油龙”对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和当地企业发展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效益,又将怎样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建设中的输油管线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10月11日—15日,本报记者与日照港融媒体中心、直播日照记者组成采访报道组,共同来到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施工现场。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滨州博兴县境内,鲁北石油炼化企业聚集地。秋风乍起,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轰隆隆……”日照港—京博管线工程定向段第四标段施工现场,吊机发出轰响。对接管道、焊接……工作人员站在泥泞的土地上,马不停蹄加紧施工,场面热火朝天。
“虽然铺设管道不易,但建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日照港港达管道输油有限公司经理任生说道。在刚刚收割的田野上,一根根巨大钢管首尾相接,向南绵延而去。
将原油通过管道从港口直接运送到客户家门口,再将成品油通过管道运回来,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管线包括一条直径为700毫米的原油管道和一条直径为400毫米的成品油管道,压力等级为10兆帕。
“我们正在加紧施工,多组焊接作业正在同时进行。”中石化输油管道工程EPC项目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鲁北地区,每天有3万余辆油罐车穿梭于炼厂与码头之间,而日照港—京博管线原油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1500万吨,成品油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400万吨,投产后将极大缓解当地交通、环保压力。“当然,管道的压力也够‘猛’,压力等级达到10兆帕,相当于100公斤。”
表面上看,建设输油管道只是将一根根钢管焊接起来、沉管下沟,可实际上,巨大的工程体量会放大建设难度——
管道要跨越6个地级市,10个县区。仅在临朐段,管道要途经5个镇街,76个行政村,施工顶管穿越58处、定向钻穿越3处。此外沿线种植经济作物种类复杂,高铁、高速、高压线塔等工程林立,还要应对丘陵、河流、古迹等各种各样复杂的地理条件,这都给征地协调和施工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相对于工作的劳累,复杂的工作局面才更令人着急。”沂南段负责人韩立新说道。面对征地协调等问题,日照港有关负责人多次前往,对接当地政府,召开多场协调会,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管线早一天建成,便能带来更多收益。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沿规划路实地踏线,用双脚丈量每寸土地,遇到车开不进去的路野草丛、低洼山地,便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不仅如此,还要与当地发改委、土地、水利、公路等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与当地居民、企业、政府处理好关系,随身携带的本子详细记录下沿线每一处协调难点和堵点。此外,项目人员还要应对地理条件复杂的施工环境。管道沿线穿越大中型水域23处,高速公路16处,铁路13处,特殊地段4处。为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工作人员与EPC方协调讨论无数次,微调线路方案,多点同时作业,保证施工进度。
互惠互利 走向未来
建设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困难重重,投资巨大,究竟意义何在?
“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开通后,预计每年为当地地炼企业节省15亿元。”在淄博、滨州、东营等地区集中大规模原油加工炼厂有30余家,炼化需求量巨大。然而,当前炼化企业原料及成品油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成本高,运输周期长,效率低,安全隐患大,且在多次转水或装卸过程中会增加油品损耗。借助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原油可直接从码头输送至炼油厂,成品油可以直接从炼油厂输送至沿线直至码头,输送批量大,运输效率高,损耗低。集“船舶、码头、仓储、管道、最终用户”于一体的日照港物流链条和集疏运体系将更加高效,运输成本至少降低40%。
目前,日照港已建成投用3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第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建设中。同时,拥有10万吨级、5万吨级、2万吨级、1万吨级和5000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各1座,形成了大中小泊位配套的综合接卸体系,满足原油转水、成品油和液化品的运输需求。凭借此条管线,加上此前已投用的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东明两条输油管线,日照港也将大大提高原油疏港能力,减少库存压力,增大港口效益,对提升服务鲁中、鲁北地区地炼企业水平、拓宽港口市场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
截至目前,日照港—京博输油管线工程完成清表225公里,管沟开挖160公里,原油管线累计焊接216公里,成品油管线累计焊接213公里。为确保管线年底建成,工作人员还在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