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发展同步提质、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践行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成为岚山区“两会”热议的焦点。
岚山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11日开幕,政协第十届岚山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月10日开幕,来自全区各行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全区人民的重托,汇聚一堂,共绘发展蓝图。
刚刚过去的一年,岚山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部署要求,聚焦“黄海明珠、钢铁新城”目标定位,大力唱响“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精准施策,聚力攻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通讯员 王田 安钊
岚山城改
“折本买卖”里的民生账
2019年,岚山拆迁29个村4515户;新建安置房1.7万套251万平方米,可安置搬迁居民1.1万户。
城改,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年财政收入刚过40亿元的岚山来说,靠自身力量难以实施。
于是,政府从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申请了150多亿元的低息贷款。
2016—2020年城改计划显示,岚山区累计批准了60个村32266户实施改造任务(其中,城中村34个16223户,园区村26个16043户)。
专业人士给岚山的城改算了一笔账———初步测算,完成34个城中村改造,区财政将倒挂15亿元;完成园区村搬迁,区财政将倒挂40亿元。
这笔账该怎么算?
民生账、发展账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于是,本着政府让利、村民受益、企业有利的基本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岚山区出台了一系列惠民让利政策。
——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由原有的“拆一还一”政策,调整为拆除一处合法规划宅基地房屋安置2套、不超过180平方米楼房;拿出最好的地块优先用于安置楼建设,甚至不惜成本收回国有住宅、商服、工业用地后再划拨供应,让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政策和改革红利。
——最大程度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打破村居街道界限,集中建设安置区,提升建设管理标准,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服务、商业服务、物业管理、日间养老照料中心、幸福礼堂、公共厕所、文体活动等相关配套设施,多层住宅安置楼一律加装电梯,力求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要求。
——最公平公正的改造政策。制定了城中村改造相关的拆迁、评估、安置、建设系列政策14个,印发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8个,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体系,确保整个改造过程都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并启动测绘评估签订拆迁协议的有46个村(居),全部完成拆迁并腾空土地的31个村(居);2016—2020年全区安置区建设总任务43235套,总建筑面积700余万平方米,安置区已全面开工35122套,开工率100%。
2019年,争引棚改专项债券、上级无偿资金11.06亿元。拆迁29个村4515户,其中整村搬迁3个,净腾空土地10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7万套251万平方米,可安置搬迁居民1.1万户。据悉,岚山区还为安置区规划配建了5所中学、5所小学、15所幼儿园。
岚山交通
打通16条城区“断头路”
细心的岚山人可以发现,这几年岚山修的路特别多。2019年,岚山区新改建中央路西段、玉泉四路等道路16条12.7公里。
玉泉四路,北接岚山中路、南连绣针河入河口。过去,这曾是一条难以打通的“断头路”,道路横穿城中村、企业,搬迁难度大,资金需求高。随着“城改”工作的推进,路两侧的社区密集建设,打通“断头路”、势在必行。
在车庄社区安置区内,一栋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村民马世战站在新修的道路上满脸感慨。他回忆说,之前村民只能步行或骑车从距两三公里远的一条南北小路穿过,由于交通闭塞,整个村庄仿佛与外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相隔绝。
2019年初,玉泉四路南延工程列入规划,按照计划建设北起岚山中路、南至绣针河入河口,长约1400米、红线40米宽、主车道宽15米的玉泉四路,并依次在道路两侧规划了2米宽绿化隔离带、2米宽绿道、2.5米宽人行道、外侧绿化,砌筑排水暗渠,铺设雨污水、供水、供电、弱电、燃气、供热等各类管道,并全线安装路灯。
2019年9月,工程启动,该路已经完成主路通车,现场总体进度已经完成80%,目前正在进行慢行道施工以及绿化种植,预计2020年5月份竣工,交付使用。
精品城市,离不开优势交通的支撑。交通先行是拉开城市框架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全区交通大格局的形成。
2019年12月30日,厦门路岚山段通车,作为岚山区连接市区的快速通道,厦门路建成通车后,原来1.5小时的车程,提前至1小时,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据了解,厦门路南延工程,北起厦门路一期起点向北380米处,终止于岚山中路与凤凰山路平面交叉处,道路长度4.366公里,工程总投资约7.8亿元。工程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主线路基标准宽度25.5米。沿途有桥梁1.941公里,三车道双洞隧道1150米。
从决策者到基层干部,从项目经理到普通工人,全区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工期仅用一年,就实现了道路通车,干出了令人赞叹的“岚山新速度”。
厦门路南延工程顺利完工,为厦门路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岚山区加快建设“黄海明珠、钢铁新城”的重要举措,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道路的贯通,岚山人民从此拥有了日照第一条城市隧道,同时破除了岚山南北交通瓶颈,搭建了通往市区的便捷通道,促进岚山区与市主城区深度融合发展。
岚山生态
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2019年,岚山区建设亲子公园、砚台山公园等休闲公园绿地17处,绿化提升道路18条、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57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安东卫护城河,是“明朝卫城”辉煌历史的永恒标记,也是承载岚山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然而,岁月更迭、城市变迁,护城河渐渐被住房、淤泥、垃圾等侵蚀,留下黑臭、脏乱的身影。说起护城河,家住河边的李秀梅老人勾起了一段回忆。她想了想,大约是在自己15岁那年,清澈的河水开始变浑浊。河两岸的住户们把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倒进河里,河道越来越窄,河床越来越高,杂草丛生,护城河成了“臭水沟”。
2019年,护城河改造项目启动,政府斥资1.2亿元,让河、渠、湖相通,让护城河变清变美,实现“一水护城、绿树成荫”,做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让市民群众能够近水、亲水、乐水。
岚山区住建局局长杨中池曾坦言:“改造这条护城河并非易事,拆迁是最大的难题。”据了解,西护城河总长5.5公里,涉及5个村数百户的拆迁。区委、区政府对护城河改造工程分段实施,首先选择的是拆迁量最大、改造难度最大地段实施,让老百姓看到政府改造的决心与行动,也切身感受改造带来的福利。
日前,笔者沿河采访至该段时发现,沿河而建的安东卫遗址公园一期已经建成,明清风格的建筑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更有魅力。
暖阳下,80多岁的潘宏运老人收起自己的鱼竿,给大家看他的渔获后讲述了家门口这条河的几度变迁。“我在河边生活了一辈子了,小时候经常在这条河里钓鱼,后来河水变臭水,这一臭就是几十年。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它变清,还能在这里钓鱼,我知足了。”
笔者在现场发现,护城河重新修建后,河里流淌的是污水处理厂排出来的中水,不仅鱼虾多了,野鸭、白鹭也经常在这里出没。潘宏运老人喜欢钓鱼,只要天不太冷,他就搬了小马扎坐在河边钓鱼,有时候钓到小鱼他就放生,再钓。儿子不忙的时候也会和老人一块搬了马扎坐在这里钓。“不在乎钓多钓少,就图个乐!”
万物入画卷,人在画中行。笔者沿河而下,镜心湖公园、护城河公园、富海公园……5公里的河道,修建了7个沿河公园,就像镶嵌在这条蓝色的飘带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岚山的城建目标是建设一座生态之城,未来的岚山,必然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养护,岚山区一定要实行最高标准,在重要节点、尚未开发利用的闲置土地上多开发城市绿地,确保打造现代、生态、靓丽的园林绿化景观。
2019年,岚山区建设了亲子公园、砚台山公园等休闲公园绿地17处,绿化提升道路18条、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57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笔者来到亲子公园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搬运、栽植树木,加固钢筋水泥等。公园内,成片的树木已经栽植到位,放眼望去,亲子公园雏形已经初具规模。
亲子公园施工负责人窦金堂介绍:“亲子公园从4月20日开工,现在进度达到80%,大树植被基本种上接近90%,时光隧道、挡墙全部完工,彩虹桥基础现在交置完毕,水库周围、亲水平台、山体自行车道都基本完工,2020年4月30日基本全部完工。”
据悉,目前岚山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2.58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达到791.78万平方米。2020年,计划再打造城市绿地10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确保城市绿化率达到43%以上。
岚山创新
“开放平台”力擎“双招双引”
2019年,岚山区开放平台支撑有力,精准招引“十强”产业内资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0个,其中过10亿元的4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60亿元。
投资25亿元的上海通用重工焊接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北京利尔高温材料、投资3亿元的北京力聚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园……截至目前,岚山钢铁产业配套园区已累计招引落地项目31个、总投资109亿元。
新招引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及家电配件等行业领域,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如今,以山钢、日钢为龙头,以钢铁深加工企业为龙身龙尾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项目招得多、落得快,正是源于岚山区委、区政府为服务钢铁产业发展,投资18 . 4亿元搭建起的“大平台”。即:金属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绿冶钢铁小镇、双创服务中心和钢铁供应链平台,依托这四大平台,加速了各类资源在空间的集聚,促进项目裂变升级。
据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建设周期3—5年,服务半径300公里。据粗略估算,该项目可有效拉动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效益,直接或间接带动钢铁及配套产业产值提升5—6个百分点。目前,一期年产10万吨的热镀锌生产线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2000余万元,安置就业200人。
一期占地9.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绿冶钢铁小镇项目,已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10月交付使用。小镇建成后,既可搭建为钢铁产业企业生活服务的平台,加速产城融合,又可为钢铁产业的供应商、销售商、物流贸易商,及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人员等,提供商务办公和创新创业平台,探索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
而建在岚山主城区黄金地段的“岚山双创服务中心”,将重点引进与岚山产业关联度较为密切的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交易、网红经济、5G技术应用等项目及平台,助推钢铁精深加工项目的培育和孵化。目前,中心内成立了岚山双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服务整个项目的运营、筛选,5个技术服务平台以及21个项目已签约,在场外等待进驻。
钢铁供应链平台则引进了云商九州生态供应链等钢铁贸易平台类项目,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交易,实现钢材“买全国、卖全国”。项目达产后,钢铁年交易量可达300万吨,总交易额约200亿元,有力助推钢铁生态圈建设。
服务钢铁产业发展,岚山钢铁产业配套园区的框架已经拉起。在园区配套上,岚山区修编完善钢铁配套园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8平方公里拓展到30.1平方公里,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园区“九通一平”基本实现,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平台”加速资源集聚,力擎“双招双引”。2019年,全区“双招双引”成效显著,精准招引“十强”产业内资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0个,其中过10亿元的4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60亿元。与日本蓝桥株式会社达成合作,海外委托招商实现破题。实际利用外资5326万美元、同比增长21.2%。建成启用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成功举办首届黄海院士论坛等活动,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3个、创新人才81名。
2020年,岚山区要聚力抓好产业革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深耕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服务业跨界融合。聚力开展“双招双引”,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招引工作实效,积极构筑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聚力加快城乡融合,推动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倾力打造精致城市,切实改善自然生态。聚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共建共享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岚山城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