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6 月22 日在日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日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市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9.38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人均GDP达到66313元,增长6.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4亿元,增长6.6%(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7%),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税收占比82.1%、居全省第二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7元,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低于控制目标0.6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获全省二等奖,高质量双招双引、乡村振兴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获全省单项表彰。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扩大内需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8年的9.3∶43.1∶47.6调整为8.6∶42.7∶48.7,三产占比稳步提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13.08万公顷,粮食总产84.06万吨。大力发展茶叶、桑蚕、蓝莓、烟叶、蜂业等特色产业,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0万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91万公顷,占全省60%。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扩量提质三年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98家、增长15.1%,实现营业收入2980.38亿元、增长21.3%。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实现增加值949.73亿元,增长7.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6.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2%。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政策文件,开展“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38亿元。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9.58万户,注册资本(金)7675.66亿元,分别增长17.8%、17.9%。三是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完善重点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坚持“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滚动接续,“前期介入、统筹研究、深入推进”全程发力,特别是把工作重心向前期策划、论证环节延伸,全面提高谋划深度,有效提升项目可行性可落地性。调整省级重点项目争取机制,把争取要素指标作为首要出发点。建成重点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40个省级重点项目、10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9.23亿元、425亿元,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四新”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44%。四是消费新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新兴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实现网络零售额34.69亿元,增长17.2%;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2.1倍。旅游经济、体育经济等带动住宿餐饮消费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9.4%、10.5%。
(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产值突破1300亿元,高端产品占比达到75%。山钢一期全线贯通,日钢第5条ESP生产线开工建设。钢铁产能承接取得积极进展。省内首家国家碳素结构钢质检中心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山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日照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争取山钢日照精钢基地能耗煤耗由省统筹单列。二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转型。实现产值310亿元。长城(威奕)汽车生产基地四大工艺车间主体施工完成,中兴汽车获“商专乘轿”4项生产资质、整车项目正式投产,现代坦迪斯40万台无级自动变速箱项目投产运营。三是北方能源枢纽建设破题。立足日照比较优势,谋划确立了打造北方能源枢纽重大战略,理清明确了坚持煤气油并举,强化集聚、运输、储备、交易、生产(转化)五大能力建设实施路径。岚山油气公共管廊、LNG调峰储气设施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与中石油、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战略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四是旅游经济蓬勃发展。“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城市品牌更加鲜亮,“有一种生活叫日照”主题口号全面打响,“一机游日照”平台上线运行。“日照海滨山岳行”线路上榜2019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举办中国精品民宿发展研讨会暨民宿项目投资洽谈会,形成“北方民宿看山东,山东民宿在日照”良好局面。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25.6亿元,增长13.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五是体育经济充满活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第25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奎山体育中心、香河体育公园等场馆加快建设。成功举办国际太极拳、国际马拉松、中国围棋大会、中国水运会、中国体操节等60余项省级以上赛事。山东体育频道落户日照。六是数字经济增量崛起。日照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智慧谷分别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数字经济园区名录库。创泽智能获评省级人工智能“准独角兽”企业、入选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30强,沪鸽口腔、金马工业、方鼎科技、久力工贸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车主邦、浣洗等企业加速成长。实现主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1.7%。七是中央活力区加快起势。入选全省唯一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区内税收亿元楼达到10座。会展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日照发展大会、全国夏季冬季煤炭交易会、国际茶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网红直播学院落户我市,KOL创意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23家。
(三)抓重点补短板解难题扎实深入,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达到10819元。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户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更加巩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生活费补助和慢性病、尿毒症患者免费送药、透析政策在全省推广。莲西区域扶贫经验入选全省地方改革创新十大案例。第三批援疆任务圆满完成,受援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实现脱贫摘帽。扶贫协作重庆黔江区工作扎实推进,24个扶贫协作项目全面完工,在鲁渝14个扶贫协作结对市县(区)中率先开通直达航线。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有力推进。扎实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全力打好13场标志性战役,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4个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断面全部达到且优于年度目标,达标率连续两年100%,城市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也均达到100%。林水会战造林8066.7公顷,建设水利工程56项,整治河道58公里,退渔还海1万公顷。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发布实施,海岸带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启动,海龙湾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并作为样板全国推广,以全国第二名成绩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深化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三是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健全完善重大风险预警体系,坚决做好经济金融、安全生产等12个方面重大风险防控工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心系群众、化解积案”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精准警务智创中心建成,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列入全国示范,社会治安满意度、信访积案化解率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社会保持平安和谐稳定。
(四)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19个、省级64个,城镇精细化管理等140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入推进,84户权属企业完成混改,全面实现区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莒县获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第三名。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18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之一,纳入全国卫生健康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实施意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在全省率先对标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二是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引导外贸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组织涉美出口企业走出去开拓非洲、东盟以及俄罗斯、印度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052.6亿元,增长17.5%。加快实施新一轮园区提升行动,日照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日照经开区获评全国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园区。日照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狠抓高质量双招双引,建立“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设立京沪深三个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倍,招引高层次创业团队44个、创新团队71个、创新人才1018人。全力支持日照港转型发展,日照港东煤南移一期工程投运,裕廊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6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七位,其中日照港突破4亿吨。三是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研发经费支出占G D P比重达到2.8%,升至全省第五位、提高幅度全省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30件,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9家,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两位。新创建省级及以上人才平台载体43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0家。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成立,获批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
(五)城乡统筹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提升。一是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完成17个城中村拆迁、整治改造39个老旧小区,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楼17256套,新增供热入网面积48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7万平方米。国际博览中心、网球中心、足球公园、文博中心等投入使用,东营路等70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提高0.65个百分点。扎实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有21个特色小镇纳入省市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名单。二是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新增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园区1个、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田园综合体1家、乡村振兴示范镇村50个、美丽村居建设试点4个。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分别达到8400家、800家,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商标名牌达80多个。白鹭湾艺游小镇等4个项目获批省乡村振兴信贷资金9亿元。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岚山疏港铁路开工建设,全市铁路总里程突破300公里;岚罗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厦门路三期南延、南沿海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建成1200公里农村幸福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960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425个村32万群众受益。莒县列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试点县。建成农村幸福院415个。新建农村全民健身工程412处,基本实现乡镇、行政村(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全市已有各类健身设施7200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4.7平方米。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1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力度加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3%。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各项就业创业资金支出1.13亿元。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亿元,增长84%。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良好氛围。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集聚效应增强,入驻人力资源机构总数达到65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4.06亿元、税收2.26亿元。二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76所、义务教育学校21所、高中阶段学校7所,义务教育满意度测评成绩位居全省第三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30强,日照市工匠学院揭牌成立。三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药品采购平均价格下降59%。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9.16万平方米,配备医疗设备2096台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房屋、设备、科室设置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在紧密型医共体基础上,成立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3个城市医联体,组建仁济、国济2个医疗集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评价考核居全省第三位。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推动全民参保,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不含离退休)、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55万人、29.2万人、41.7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8.88万人。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470元,位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人均月增养老金136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近13万低收入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889万元。五是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国音乐小金钟”展演落户,市博物馆、美术馆新馆竣工。《不老年华》被推荐为全省主题教育观看影片,长篇小说《经山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县级融媒体建设全部完成。涌现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接晓燕,自强不息的赵连翠等一批先进典型,以及沭河勇救落水儿童群体等凡人善举。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居全省第二位。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慈善老龄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从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经济增长指标基本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7.5%左右、实际值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9 %左右、实际值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8%左右、实际值8%,进出口总值预期目标3.5%左右、实际值17.5%;创新、民生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其中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期目标2.1%、实际值2.8%,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预期目标14.7%、实际值1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目标18%、实际值18.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预期目标2.88万人、实际值4.26万人,学前教育普惠率预期目标81%、实际值85%,医疗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预期目标5.28张、实际值5.46张。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也有一些计划指标实现不够理想。约束性指标中,国控站点空气质量优良率预期目标77.8%,实际值69.3%,主要是受我市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较重、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港口发展快、扬尘污染大等因素以及外来传输影响;预期性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增长7%左右,实际值下降16.5%,主要是受一些大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投资或进入投资末期,同时新的大项目还没有接续上来等因素影响。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要位置,众志成城、携手同心、守望相助,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体系,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成立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采取一揽子针对性措施,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狠抓“六稳”“六保”工作落地和重点任务攻坚,经过艰苦努力,全市经济运行3月份即出现积极变化,4、5月份向好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下降3.4%,降幅全省最小。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9%,较一季度回升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 . 2%,较一季度回升13 . 4个百分点。
(一)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是迅即动员抓部署。全省首例患者确诊后,市委、市政府当晚即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研究安排,迅速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因应疫情发展形势,先后召开 17次指挥部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不同阶段战术打法,全力控制疫情传播。二是科学精准抓防控。围绕重点人群和场所管控、防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新闻舆论宣传等重点工作,逐一细化方案,科学摆布力量,凝聚防控合力。设立6家定点医院,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3.2亿元,9天9夜连续作战建成市应急防疫病房,把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用于患者救治一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做到了患者“零死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好社区、村居防控关,坚决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三是站位全局抓保障。分三批选派20名“白衣战士”驰援湖北。派出专门工作队进驻三奇公司,24小时帮助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产品资质等问题,全力服务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前五个月,按照国家和省下达任务累计调拨医用外科口罩1.09亿只、医用防护口罩295万只、防护服60万套。同时,向26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提供N95系列口罩4661.97万片,防护服15万件,面罩1740万片,在疫情防控中展现了日照担当,作出了日照贡献。
(二)精准发力保市场主体。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促进政策应出尽出、举措能用尽用,与全市企业携手共克时艰,努力“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一是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坚持分级分区分类施策,把握轻重缓急,聚集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先后制定出台多个复工复产指导性文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月1日即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二是强化惠企政策供给。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各类扶持政策基础上,本着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原则,先后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8条、强化财政资金保障6条、促进农畜产品稳产保供11条、支持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8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15条、促进文旅体育产业健康发展14条、支持海洋渔业平稳健康发展5条等一揽子政策。全面梳理各级惠企政策,抽取“干货”429条,搭建起惠企政策“一站通”平台,实行全媒体推送,让企业一键查询、一用就会,便利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截至5月底,平台点击量突破13.5万次。三是坚持靠前一步解难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民企、外企、金融机构3个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对578家企业开展问需走访,支持102个省市“四进”工作组“一对一”服务,向1032家企业派驻金融辅导员,为242家外资企业配备服务大使,向206家企业派驻人社服务专员。搭建“一主线两平台多专线”惠企直通车,12345市长热线和复工复产网络平台、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以及部门服务专线,“7×24”全天候做好问题办理答复。前五个月,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约20亿元;办理贷款展期26.86亿元、无还本续贷31.94亿元、借新还旧40.2亿元,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偿还贷款本金68.42亿元、利息7.83亿元。
(三)着力稳投资稳外贸外资促消费。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意见,聚焦需求侧打出“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增长稳运行。一是大力推进项目招引建设。改革完善招商工作体制,实行内资外资招引一体推进。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新组建16个招引小组,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多轮“云招商”“云签约”和赴江浙沪招商活动。前五个月,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18.98亿元,增长121%;实际到账外资2.37亿美元,增长3.7倍,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聚焦增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创新完善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项目建设制度机制,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重大项目提级会商、要素跟着项目走、政银企定期对接等工作机制。争取到位两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78.75亿元,为8个省重大项目争取省专项土地指标146.9公顷。前五个月,51个省级重点项目、90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0.4亿元、102.5亿元。二是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制定出台10条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组建10支服务队,对87家重点外贸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组织实施同线同标同质“三同”工程,成立“三同”促进联盟,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加大出口转内销力度。加快日照综合保税区二期工程建设。三是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组织实施“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商品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夜间消费等八大消费惠民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1000万元,撬动商家配套推出促销券3亿元。开展区县长、乡镇长直播带货“擂台赛”,让一批“日照制造”“日照优品”打出了名堂。做活旅游发展文章,推动国有景区免费开放,鼓励民营景区优惠促销。启动实施阳光海岸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规划控制、环境整治、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五项提升行动。
(四)大力实施“9+3”攻坚行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应对困难、激发活力,持续加力攻重点、破难点、通堵点,增强改革发展新动能。在全省九大攻坚行动基础上,推出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港城融合、精致城市管理3项“自选动作”,每项攻坚行动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由市级领导牵头专班推进。其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化危为机谋划建设国家级医疗器械应急产业园,大力培育以医疗防护用品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集群;科教改革攻坚,加快“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全面完成大学城6个生活区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办学环境;开放倒逼改革攻坚,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联动鲁南经济圈,市党政考察团5月份赴青岛开展全面对接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保共建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41个重点合作事项;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大力推进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千方百计破解能耗、煤耗等要素制约,争取日钢、山钢产能承接项目尽快落地;港城融合攻坚,加强与省港口集团合作,全面推进规划、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四个融合”,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新获批原油、燃料油、橡胶、天然气交易品种;精致城市管理攻坚,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建成全科智慧网格274个。
(五)全力兜底线保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时限不改,集中财力保基本民生。前五个月,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情况下,全市用于民生财政支出85.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 一是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累计拨付稳岗返还资金8502 .4万元,发放各项社保和岗位补贴1760.4万元。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为用人单位减负7.59亿元。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认真落实建档立卡困难老年人补贴政策,自1月1日起,分60—79岁、80—89岁、90—99岁三档,每人每月分别补助80元、100元、200元,在此基础上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为2—3以及智力、精神和肢体重度残疾的低保老年人再每人每月增发80元。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扎实推动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启动实施城市书房建设、课后服务、农贸市场新改扩建、解决农村饮水管网老化等1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出一系列切口小、具体化、有温度的改革举措,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将困难群体3—6月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一倍。春节和疫情期间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245吨,有效抑制了猪肉价格上涨势头。扎实推进“四减四增”,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安全生产、森林防火、信访维稳等方面工作也扎实同步推进。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尽管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因境外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消费、出口动力减弱,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二是发展方式偏传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品结构偏初级的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三是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就业压力增大。四是资源要素存在严重瓶颈制约,投融资面临困局,环境容量和能耗煤耗逼近或超出“天花板”。五是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体系、城市运行、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对这些问题,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在看到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与全国、全省一样,我市受疫情冲击增长出现回落是短期的、暂时的,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加快达产达效、项目建设全面加速、市场消费逐渐回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向好因素将进一步累积、增多,特别是全面发起“9+3”攻坚行动,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形成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危与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风雨无阻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克服疫情影响,继续保持住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全市上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开展“9+3”攻坚行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新增城镇就业2.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主要考虑: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城镇新增就业压力明显攀升,但考虑到新成长劳动力在城镇就业需求,保持相当规模的就业增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也体现了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尽管疫情对就业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做好稳就业工作。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主要考虑:虽然近几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一直低于年度控制目标,但应看到,受疫情影响,今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涨价因素,未来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价格总体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同时,3.5%左右的预期目标也兼顾了稳定市场预期需要。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主要考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衔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以及促进居民增收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实现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是有支撑的。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主要考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统筹兼顾,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考虑: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市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因此不对经济增长目标作量化要求。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但是,不对经济增速作量化安排,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完成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近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直保持在全省中游以上水平,因此今年我们仍要力争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努力为全省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主要考虑: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运行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必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绝不能再重回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搞发展的老路。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坚持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不动摇,全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三、2020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当前,疫情防控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原则,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底线。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把“真”和“实”的要求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一是全力保居民就业。落实好各项援岗稳企措施,用好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以及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各项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标准提高到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执行期延长至12月31日。集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组织开展好“百企访名校”线上招引、蓝区城市联盟线上人才招聘等活动,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0%。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放开、规范经营、便民利民、引导消费、好事办好原则,积极落实好城区室外摊点设置管理举措,推动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就业。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年内完成补贴性培训2.8万人次以上。强化失业风险应对,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二是全力保基本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全面做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落实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研究建立保障水平适度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低保、特困、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和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快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建立健全城乡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形势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并做好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预警和应对。
三是全力保市场主体。坚持一手抓问题解决、一手抓政策落地,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减,新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100家,新增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万户以上。充分发挥省市“四进”工作组及金融、人社、外资、项目等多支服务队作用,加强“点对点”包联服务,进一步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在地方权限内,至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落实已经出台的减免或减半征收房租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将减半征收房租期限延长至12月31日。加大惠企政策“一站通”平台、战“疫”政策包等推广应用,确保把各项政策送到每一户企业手中。组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集中评估,摸清影响政策落地的痛点堵点并尽快加以解决。
四是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方面,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3.33万公顷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85万吨。严格管控地方粮油储备规模,确保实际库存不低于规模库存,保证应急处置时能够调得动、用得上。年内轮换地方储备粮4万吨以上。稳定肉类生产供应,生猪存栏达到88万头、出栏达到153万头以上。能源方面,切实加强煤电油气运行监测,抓好电力、油气管道等能源设施保护,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统筹协调煤炭供应,保障发电企业电煤可用天数维持在10天以上。建成投用东港晨阳、岚山左岭等9项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增加变电容量131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上输配电线路303公里。稳定原油进口配额、完善成品油储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原油、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日照港LNG接收站、市级天然气主干管网、LNG调峰储气设施等重大项目,构建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形成多气源保障格局,确保到年底前形成政府储气能力600万立方米,城市燃气企业储气能力1302万立方米。
五是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企业诉求,强化协调服务,及时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确保重点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链不断、已有市场份额不丢。实施供应链协同推进行动,落实好重点行业企业供需对接、促进本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连续工艺运行企业稳定生产,实现产业链企业协同达产达效。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省全产业链要素对接服务平台,优化供需链双向匹配。实施产业链创新链优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创新。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全年培育产值百亿级企业9家、五十亿级企业12家、十亿级企业35家。以领航型企业为龙头,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力争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万户以上。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监测预警,切实保障供应链金融安全。
六是全力保基层运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有保有压、先急后缓,调整优化预算资金安排,大幅压减非刚性、非急需领域支出,腾出资金保障基层运转。对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压减50%。对市级未分配资金进行分类排序,对不急迫的项目资金能缓则缓,其中对一般性奖补资金,能压茬安排的尽量递延至以后年度安排。全力、及时保障基层运转以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重大水利工程、消除“大班额”、公共卫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所需资金,确保重大政策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增加对区县转移支付补助,增强基层保运转能力。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市对区县补助比例,支持县域内村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由9万元提高到11万元。建立库款预警机制,强化库款调度保障,切实防范支付风险。
(二)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新一重”“四个一批”,集中力量抓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881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亿元以上。认真落实领导包保、专员服务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各领域重点项目建设。51个省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46亿元,9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113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7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强化市内挖潜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能耗、煤耗、土地、环境容量等指标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积极推进与大型央企、国企、民企合作,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钱从哪里来”问题。
二是促进消费尽快回升。继续实施好“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八大专项行动,做到“月月有活动、节节有促销”,进一步扩大消费惠民规模。加快推动服务消费提质增效,促进文旅、体育、家政、医养、教育培训等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大力推动实物消费扩量升级,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促进二手房、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扩大公共消费,鼓励支持市内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广泛参与各级政府采购。努力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引导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汽车、教育、健身等企业开展直播电商业务,开拓“线上营销+实体消费”市场;持续开展区县长、乡镇长直播带货活动,促进日照优品上线触网,打造更多网红品牌、网红产品。
三是多措并举稳外贸外资。全面落实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各项政策,力促进出口稳定发展。充分运用好“线上广交会”“线上儒商大会”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洽谈、线上签约,培育新的外贸外资增长点。抓住国家、省鼓励出口转内销机遇,以实施“三同”工程为抓手,统筹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组织出口产品进商超、电商直播进外贸企业,全力扩大出口产品国内销售规模。切实发挥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市政策优势,用好日照综合保税区平台,开展好跨境电商“1210”保税进口业务。在推动路易达孚现代农业、威亚发动机股权转让、京东鲁南电商、奥得赛航空等重点利用外资项目早落地、资金早到位同时,积极吸引现有外商投资项目追加投资。年内实际使用外资突破3亿美元。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完善脱贫监测即时帮扶机制,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1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个不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对需定期就医或长期服药贫困人口,落实好慢性病免费配送药物、免费透析政策,组织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对排查出的贫困户危房,具备施工改造条件的,推动抓紧开工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尚不具备条件的,采取妥善安置措施解决住房安全问题。适当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加快推进今年44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确保第一批资金项目9月底前基本完工。对疫情期间正常经营的就业扶贫车间,从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落实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积极帮助贫困村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拓展流通销售渠道,推广“农民+电商”网上直销模式,动员社会各界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加快推进麦盖提县15个扶贫项目和黔江区海通茧丝绸等项目建设。
二是持续加强污染防治。以实施生态环保“十百千”工程为重点,梳理排查10家重点排污企业,“一企一策”制定污染治理提升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提升企业深度治理水平;继续推进百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在1000家(点)工业企业安装用电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用电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完善智慧环保监控指挥体系,建成“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扩大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范围,形成覆盖全市的在线监控网络,全面提升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水平。以地表水“双指数”考核为重点,对现行水功能区划进行修编,优化调整监控断面及水质目标,全面提升“清水”行动工作水平。以危险废物智能监管和土壤污染详查为重点,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采样分析调查,建立污染地块清单,编制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推动实现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净土”行动工作水平。全面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源头管控、监测预警处置长效机制,建设“金安工程”平台,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监测能力。积极稳妥做好重点企业及其担保圈风险防范处置、非法集资防范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工作,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稳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高度重视国有平台融资风险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冶金工贸、烟花爆竹等“1+9+N”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持续巩固安全生产稳定向好态势。启动森林火灾、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应急预案编修,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四)进一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一是全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先进钢铁制造业,力争年内产值达到1400亿元。大力实施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行动,加快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确保10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日钢第5条ESP生产线,加快日钢2座3000立方米高炉、氢冶金及高端钢材制造等项目建设,争取日钢产能承接一期工程尽快落地。抓好山钢省级真空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建设。积极推动钢铁配套产业园向现代制造产业园转型,推进实施好上海通用重工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中兴汽车整车全面达产,长城(威奕)汽车日照生产基地年底前建成投产、第一辆整车下线,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向千亿级加快迈进。扎实推进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双向对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配套协作,统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建立胶东经济圈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企业联系对接机制。加快发展综合能源产业,大力促进北方能源枢纽建设。实施集聚、运输、储备、交易、生产(转化)五大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第4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石化日濮洛输油管道、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山焦千万吨焦煤配煤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合作开展原油、燃料油、天然气交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日照港石臼港区港口布局“北集南散”、客货运输“南货北客”工程推进实施,抓好岚山港疏港高速公路、岚山疏港铁路、岚山油气公共管廊、石臼港区西区集装箱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4.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体育经济。重点抓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经济创新试验区等创建工作。加快东方太阳城、莒国古城等龙头项目建设,提升森林公园、五莲山、浮来山、龙门崮等景区档次,建成运营天台山旅游区一期、太公旅游小镇等项目,加快大泉沟、董家楼等民俗村改造和“渔家乐”升级,培育发展精品民宿。办好马拉松、全国网球团体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成立山东女排俱乐部并承办好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山东主场比赛。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创新中心和特色小镇。
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聚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组织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巩固、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创新基础设施突破三大工程,扎实推进第一批总投资69亿元的50个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全市5G基站年底前达到2000座以上,实现主城区及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组织实施新经济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探索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四新”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创造更多需求。积极争创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成2个市级数字经济园区。聚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打造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家级医疗器械应急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充分发挥日照经开区、日照高新区平台作用,加快推动中国药科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芯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聚力发展城市经济,以中央活力区为依托,提升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做好中央活力区楼宇资源与大学科技园人才资源结合文章,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力争中央活力区楼宇注册企业突破3500家,实现税收25亿元;新竣工楼宇面积5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58万平方米。
三是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积极“上云用数赋智”,重点推进129个技改项目、60个“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实现企业上云54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20家。扎实推进“两业融合”,争创国家级先进钢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市内钢铁、汽车等优势产业企业加强与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依托平台开展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生态创新,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企业转型样板。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10家“金种子”、20家“银种子”后备企业。开展好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建成运行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用好融资增信基金,引导资金注入实体经济。
四是扎实抓好高质量双招双引。将高质量双招双引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突出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压紧压实先进钢铁制造产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16个产业招引小组以及各区县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招引责任,线上积极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线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争取招引推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绘制好产业地图、人才地图,瞄准目标企业、目标产品、目标团队,提高招引精准度和成功率。加快制定细化配套激励政策,鼓励山钢、日钢、日照港、长城等龙头企业招引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重点跟踪推进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江浙沪招商签约的总投资112.1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争取快落地快建设。力争年内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50个以上。
(五)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一是打造精致城市。聚焦规划、建设、管理三个关键,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质感”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尽快形成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一张图”。实施好年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57.9亿元。大力推进综合客运站、黄海之眼、远大中心、日照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期),启动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楼9110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59个、190.3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平台,促进城市高效精细管理。用好“日照微城管”平台,鼓励市民随手拍,倒逼解决好市民关心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公用设施、道路设施等问题。完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和停车设施,努力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年底前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四次复审。完善城镇管理综合考核办法,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是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五纵一横”乡村振兴隆起带建设,争创国家级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田园综合体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打造市级田园综合体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扎实开展第二批“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争取五莲县纳入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2%以上。着眼增加绿色优质健康农产品供给,持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完成1.07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到10.67万公顷。深入推进林水会战,完成造林4960公顷,建设水利工程55项、碧海行动重点工程27项。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培育创建10个市级特色小镇。推动公交优化提升,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优化调整17条,全面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545个村公厕建设改造、58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发力向海经济。用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金字招牌,抓实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两大示范任务。全面加强与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着力提升新一轮港城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港口建设和城市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与城市交通、老港区转型与所在城区改造、临港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布局一体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通道,启动海龙湾片区规划开发。编制出台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扎实开展好海岸带整治行动。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支持蓝鲸腾飞、冠卓海工、哈船船舶等企业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洁晶集团、元泰生物等骨干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好16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促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
四是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承接青岛都市圈辐射,着力推动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开放共建、生态共治、文旅互融。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快推进18个互联互通项目,积极争取日照至京沪二通道连接线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日照至董家口轨道交通规划研究,打造与青岛“1小时经济圈”。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日照先进钢铁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与胶东各市车辆制造、海洋装备、核电装备、重型机械等产业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共同体。借力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青岛上合示范区,做好两区政策及溢出效应承接复制,推动日照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升级。积极联动鲁南经济圈,发挥日兰高铁、新菏兖日铁路、瓦日铁路、日兰高速、岚罗高速等交通大动脉作用,优化提升鲁南航贸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舟道网、传化公路港等通关物流平台,打造鲁南经济圈对外开放海上门户。深入推进与临沂战略合作,全面落实“五路通港”等具体合作事项。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攻坚。深入实施“9 +3”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各专班作用,认真落实各项行动方案,确保攻坚任务按时点高质量完成。扎实推进95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好全市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落实三年工作计划,激发“国企资源+民营机制”新活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县强、乡活、村稳”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制度供给,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开“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分类综合评价。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试点,做到项目“拿地即开工”。强化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年内实现100%全覆盖。稳步推进市级天然气长输主干管网投资运营机制改革、大用户天然气转供改直供改革。巩固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河湖长工作评估办法。
二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争取东港农业科技园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岚山农业科技园创建省级农高区尽快获批,加快建设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日照中心及2处国(境)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好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总数突破26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加强高层次创新平台培育引进,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10家以上。深化实施“日照英才”工程,出台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办法。开展“日照友谊奖”评选。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在抓好我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落实基础上,着眼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聚焦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实施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50条措施。强化“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机制,组织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推进企业开办再优化,将医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纳入企业开办一件事,实行一次申报、一并办理,实现“零费用办结”。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审批全流程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全程网办”,95%以上审批事项由窗口直接办理,100%进驻审批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强化“信用日照”建设,实施好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信用水平若干意见,积极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力争年底前信用综合指数跻身全国前50名。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提升社会事业发展质量。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76所、义务教育学校24所,新建普通高中1所,年底前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整改到位;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加快解决中小学生课后托管难问题;支持驻日照高校建设发展,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优势产业链对接,打造“城市+大学”创业共同体。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综合体、市中医医院医技科研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新(迁)建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迁)建、规范提升3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推进第25届省运会筹办工作,加快奎山体育中心、国际足球中心等项目建设。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医保标准提高到550元,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支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是弘扬先进文化。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央文明委考核。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聚力打造一批标识性文化工程,提供更多高品位文化产品。进一步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全力办好“小金钟”管乐独奏展演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引进举办高水平音乐会、歌剧、儿童剧等精品演出50场。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活动。积极推动公益性文化服务进基层进景区进民宿,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大集活动50场以上。倡导全民阅读,高标准建设20处精品城市书房,打造“全民阅读·书香日照”城市文化名片。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新建40处非遗工坊、10处乡村记忆馆。新建改造一批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打造15分钟休息圈。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日照、法制日照建设,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扩大“社区智慧警务+”覆盖面,建设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快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一镇一专职”调解团队。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危化品、矿山、交通、消防、电力、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整治。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妇女儿童、人民防空、军民融合、防震减灾、残疾人等工作。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统筹推进好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县规划等编制工作,确保交出一份描绘日照“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蓝图的合格答卷。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部署要求,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意见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砥砺奋进,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