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胡宗海:马陵山下识茶香

发布时间:2020-09-02 09:04:52

  “这款茶是用‘鸠坑’种做的,是从浙江引进的茶树品种。它的发芽时间比较早,特点是抗寒、抗旱性强、产量高、好管理,是国家级有性系茶树良种,比较适合咱们日照种植。”提起各种茶的特点习性,国家二级评茶员胡宗海如数家珍。与茶为伴十年,他心中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茶经”。

  马陵春茶业基地,位于东港区南湖镇马陵山南麓,毗邻日照市水源地保护区马陵水库。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孕育了马陵春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优异品质。

  2010年,46岁的胡宗海来到马陵山,在一片山地田野间种起了茶。“其实,在与茶‘打交道’之前,我是不怎么喝茶的。”胡宗海笑着道。但自打从事了茶业、爱上了茶,他的生活和工作中便处处是茶香。

  “平时我们喝茶,只会说这茶好喝不好喝。但从专业评审角度来看,种植、摊晾、杀青等工艺里面其实有很多技巧。譬如杀青的火候到不到、时间合不合适、温度掌握的怎么样、烘干的程度怎样……这些都是学问。”

  从新品种的引进、茶园的管理、茶叶的加工到品牌的培育、市场的开拓,胡宗海都亲力亲为。

  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到茶园转转。“像这个季节,一般6点多就开始采茶了。如果是下午采的茶,通常需要夜间加工。一款好茶,不是只有品种好,还与季节和加工制作流程密切相关,我们要根据感官和季节性来种茶、制茶。”

  为丰富完善茶知识体系,他深入学习茶叶审评、名优茶加工制作、茶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理论知识。同时,拜名师、学“真经”,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知名茶叶专家来茶园指导。为提高审评技能,他不分昼夜地泡在审评室、加工车间,反反复复对各种茶仔细观察、品评、鉴别,直到熟练掌握了“五因子”评茶法、茶叶诊断评判与工艺追溯矫正、茶叶拼配等技术,传承创新现代技艺。

  从一个对茶几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国家二级评茶员”,胡宗海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2014年,经综合考评,胡宗海获得“国家二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认证。

  他研制审评的名优茶多次获国家、省市大奖,提升了日照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获“日照市技术能手”“日照市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被选派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

  2013年,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5年,获农业部“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称号;2016年,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2017年,获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3项);2018年,获第五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2019年,获全国名优茶品质评价“五星”(最高)级。

  2017年,胡宗海在茶园里建起了智慧式无性繁殖育苗棚,培育的茶叶苗不仅供应日照本地,还销往青岛、诸城等市场。

  “做一款好茶不容易。从育苗到茶叶加工,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做不好的。每当我们研制调配出一款好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秉承“精心做茶、质量第一”的理念,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品牌”,是胡宗海始终不变的初心。

  为提升茶叶品质,他创新“望、闻、品、溯”审评绝活,及时发现茶叶栽培、制作环节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完善和提升,提高名优茶产出率15%。

  通过闻香识茶,他对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的茶样按比例合理拼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和外形等方面的品质需求,拓展了销售市场。

  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惠及广大茶农,他积极投身茶产业发展大局。多次主动承办全区、全市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茶园管理现场会等活动,率先在南湖镇推广茶叶无性系育苗繁殖技术,组织实施“生物菌+秸秆”“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已发展成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市级龙头骨干企业,被列为“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日照试验站示范点”,荣获“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茶,就要竭尽所能把它做好、做强。”胡宗海如是说。马陵山下,茶幽香,翠满园,胡宗海的茶故事,还在继续。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潇)

编辑:刘源成
审核:厉敏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