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日照,天蓝海碧,景色宜人。一个重大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激荡着300余万日照人民的心——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大会表彰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日照市以优异成绩再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创城路上,日照始终怀揣创建初心,步履坚定、砥砺奋进、永不停歇,让文明的种子根深叶茂,渗透在广大市民的心坎中;
创城路上,日照聚焦民生改善,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文明牌”与“民心牌”融合并进;
创城路上,日照创建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更加扎实,市民的“受益账单”持续延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漫步日照街头,既能感受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活力与张力,也能见证欣欣向荣、拔节生长的强劲节拍。如今,一帧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诠释着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归零重启” 创城成为一种常态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追逐这份荣耀,是每座城市的梦想。
今年,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我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迎来的首次“大考”。为此,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信念坚定、目标一致:以归零重启的心态、创则必优的决心,坚决打赢创建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硬仗。
思路清晰、目标笃定。站在全局和民生角度考量,把创建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合唱”。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于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干部到群众,从社区到单位,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拢指成拳,坚持常态化创建、常态化管理,抓常效机制建设,携手刷新城市新面貌,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
创建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四梁八柱”在通力协作、有序运行之中愈架愈稳——
我们看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采取不打招呼、不设路线的“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直奔现场,瞄准薄弱环节、紧盯工作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联席会议、任务台账、督导考核等有效机制,坚持每日一调度、一周一小结,强力推进,让创建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我们看到,各级机关干部职工实行“一岗双责”,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投身火热的创建一线。在环境整治提升、文明劝导、入户走访、素质提升等志愿服务中,打头阵、作表率、当先锋。
我们看到,全民齐行动,全行业齐发力。公安交警、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人人都成为创城的主动参与者。“我”能为创城做什么?该怎么做?已然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全面发动、全速推进、全力见效。每个阵地都是主战场,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板块都是发力点,创建之路更加稳健——
在东港,以“责任落实”为保障,实行“领导包保+网格管理+点位到人”三级管理,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岚山,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失分、谁负责”;在莒县,成立创城专项工作组,全面开展“六大攻坚战”,将责任分解到单位、细化到个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五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全面开展“文明实践进家庭”“疫情防控 志愿有我”志愿服务;在日照经开区、高新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将创城工作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整治、旅游管理提升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
以“归零重启”的心态,以事不避难、勇于担当、责任在我的决心和扎实工作,夯实创建工作的根基,成为日照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生动注脚。
全面发力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创城而创,不是为了拿块牌子、争项荣誉,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首位、贯穿始终,切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变成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的过程,变成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过程。”市委书记张惠的话语掷地有声。
文明城市创建,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市民的关切点在哪儿,攻坚的着力点就在哪儿。
从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到文明秩序的大为改观,再到市民素质的显著提升……创城路上,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抓好制度建设、压实层级责任、创新管控模式,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打出一个个“真刀真枪”的组合拳,让创城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着力强“基”——全面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结合道路优化提升及道路维修改造等工程,完成临沂路与淄博路、青岛路与东营路等路口渠化改造。新建改造街头公园、绿地62处,提升绿化景观水平,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
全力治“差”——改造提升各类小区912个,完善周边社区卫生室、幼儿园、体育健身场所等。下大力气解决612个小区雨污混接问题,变“雨污合流”为“雨水入河、污水进厂”,根治城市水环境。
集中治“乱”——以路长、段长、岗长“三长责任制”为依托,定人、定岗、定责,最大限度屯警路面。建立巡逻小分队,全天候执勤,及时处置交通拥堵,准确查处突出违法,有效净化道路通行环境。探索限时免费等人性化交通管理措施,在市区符合条件的路段施划“蓝色港湾”,缓解小区周边“停车难”。
全面提“质”——推进了137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塑造新“颜值”。规范主次干道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店外经营等各类行为。整合资源,建设户外驿站,为一线户外劳动者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贴心服务。
聚力用“情”——继续开展“碧海志愿行动”,组织志愿者到阳光海岸景区宣传文明出行知识,开展文明劝导,义务清除垃圾,并设立固定志愿服务站,提供问询及小地图、小针线、小医疗箱等“六小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切实抓“长”——出台《日照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市民基本文明行为规范。出台新修订的《日照市精致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将全市乡镇街道分为3类,将精致城市管理到276个网格,形成常抓常管、共治共管的管理工作格局。
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务实高效的举措、抓铁有痕的作风,瞄准“靶心”、精准施策。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凝聚起文明城市创建的必胜力量。
为民惠民 文明之花遍地芬芳
26.3万件!为民办实事的数字,有力佐证了广大市民因创城享受到的最大实惠。
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创城带来的民生改善,是发展质量、发展成果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
如今的日照,正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城”,文明之花遍地芬芳——
作为今年的城建重点项目,阳光海岸绿道于今年7月1日建成启用。绵延28公里的绿道如同一条美丽的绿丝带,将岸线上的万平口景区、梦幻海滩公园、第三海水浴场、李家台礁石公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两城河口湿地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也正是在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中,“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的生态魅力被生动地勾勒出来。
“以前过马路,车在身边呼啸而过,感觉特别心惊,自从有了‘礼让斑马线’活动后,过马路更安全、更放心了。”市民刘丽说。组织社会志愿者11万人次参与交通志愿劝导,“礼让斑马线”成为日照一道靓丽风景。
小公厕、大民生。今年,日照把公厕建设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打造“15分钟如厕圈”,新建改造公厕127座,并安装指示牌。公厕基本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改造,全部24小时对外开放。
在周末,可以带孩子到城市书房打卡、阅读,只需办理一张借阅证,就可免费共享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图书资源,24个“闹中取静”的城市书房,正在成为日照新的文化地标;在夜晚,可以到香河体育公园健身、娱乐,还可以在对外开放的100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跑步、打球,享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市民纷纷点赞的还有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作业辅导、自主阅读、兴趣培训……在五莲县叩官镇中心小学,课后“课堂”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市363所小学、初中的25.9万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群众满意率高达99.49%。
在城市“颜值”飙升的氛围中享受美丽多彩的幸福生活,在城市“气质”涵养中感悟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涵。如今,遍地开花的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百姓家门口传播思想、传承文明的重要平台阵地。
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以来,东港区面向社会征集打造了34处文明实践基地,建设了20余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组建了600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并且打造了西湖“状元文化”、秦楼“红色宣讲团”、陈疃“摆渡爱心食堂”等多个实践品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此,我市坚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管长远、管根本,让创建与建设融为一体,推动城市文明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赓续迈进。
放眼未来,对照文明城市的坐标,日照必将以昂扬的姿态、持久奋进的力量,在这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中,一次次标注城市发展新高度。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