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三个百分百”中的民意分量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2-08 07:14:07

1月3日,2021年开学第一天,金海岸小学以“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不起的自己”为主题,开启了新年的第一课。

课堂上,孩子们畅想美好未来。现实中,东港区用优质教育为梦想铺路。

教育,事关民生福祉。2020年,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东港区闻声施策,办好教育实事,用“三个百分百”的行动,称出了民意的分量。

410份《征求意见书》 100%同意

乘车沿海曲路向西出发,约30公里处,与周围的农田和村居不同,一片红色鲜亮的楼房建筑很是显眼。看到门口停放的校车,我们知道,西湖实验学校到了。

崭新的三层教学楼,宽敞舒适的图书阅览室,设施完备的功能教室,钢琴、绘画、书法课程样样齐全……很难想象,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

“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8890平方米的教学楼可容纳1410个学位,219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能解决师生1200人同时就餐,改造学生公寓楼,塑胶操场正在施工。”

校长李洪宜用一连串的数字,描述着这个“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硬件标准,他说,“这体现了东港区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提升的魄力。”

坚持教育优先,“魄力”二字表达的是行动决心,更是不易。作为目前西湖镇唯一的中小学,西湖实验学校由全镇八所学校整合而成,这个过程的确不易。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形成了许多小规模学校。西湖镇7处村级小学,学生不足400人,其中最小规模学校仅12人,最小班额班级仅3人。

圈村是西湖最大的村,2019年的圈村小学,6个年级却只有50多个孩子。时任学校负责人杨瑞娟回忆,“没有门卫室,没有食堂,老师都捎着干粮轮流做饭”“天热了带孩子到树荫下学习,天冷了就在教室里生个炉子”。

学校条件差,招不来学生,更留不住老师。“年轻老师都考走了,全校加我留下8个老师,最小的也50多岁,都是跨学科、跨年级授课,我们开玩笑,孩子的数学都是音乐老师教的。”杨瑞娟说。

西湖的“麻雀学校”,抛出了教育发展的新难题。东港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出了“以西湖镇为试点,大力优化乡镇教育资源”的决策。

为了让老百姓满意,东港既做好学校基础设施保障,又在教育现状分析、民意调查、协调校车等方面下功夫。

针对“让孩子到镇驻地中心校就读”,西湖镇对各村小学生家长发放了410份《征求意见书》,结果竟是,100%的家长同意!

“我们盼着合”,原圈村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直言,“以前孩子班里就10名学生,不仅没有学习氛围,师资、设备也跟不上。”

听民声,纳民意。2020年10月9日,国庆长假后开学,西湖镇7处村小正式整合到镇中心校,这一天,全校1047名学生完成了升旗仪式。

“八校合一,仅仅是西湖教育资源优化提升的开始。”副镇长赵静介绍,“学校合并后,我们对食堂和操场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结合九年一贯制实际,将中小学知识点串联,通过‘老带青’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

从大花崖小学合并而来,五年级一班的刘晓丽用“特别好”来形容如今的校园生活,“以前一个老师教几门课,刮风下雨就不能上学了”“原来上学妈妈接送,这会儿中午在学校吃饭,回家还可以坐校车”“我还报名参加了校合唱团和无人机兴趣班”。

明代状元焦竑是西湖镇大花崖村人。在西湖实验学校,焦竑的雕像就立在教学楼前,上面写着“我们坚信,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这既是对孩子们的激励,也是我们的动力。”李洪宜说,“如今教学环境优化了、规范了,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农村教育的未来我是充满期待。”

205个中小学大班额班级全部化解

与西湖镇的小班额整合不同,金海岸小学的烦恼是:如何让大班额“瘦身”?

小学三年,王珺都坐在一个超过64人的教室里。“教室里的桌椅挨挨挤挤,夏天还好,冬天大家穿得厚,课间去上个厕所都费劲。”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规定,完全小学每班45人,56人及以上的班级,则属于“大班额”,66人及以上的班级为“超大班额”。

聚焦整个东港区,截至2020年3月,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班级共205个,涉及17处中小学,其中,金海岸小学尤为突出,“大班额”班级32个,占比达43.2%。

从2008年建校的48个教学班,到2020年9月发展为84个教学班、在校生近4400人,金海岸小学的大班额很长时间都是常态,“困难的时候,连职工食堂都改成了教室,2018年还有7个班在旁边的港中借读。”

“大班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对班级教学积弊良多。对此,语文老师王姣有着切身体会:“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教师精力有限,课堂上分摊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关注度必然减少,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等实施困难,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决战大班额!据金海岸小学校长赵庆英介绍,为了消除大班额,在东港区各级各部门支持下,学校打出了“加减乘法”的组合拳。

做“加法”。坚持内部挖潜,改造9个专用教室为普通教室。对外争引,新扩建一座1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可解决1320个学位,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做“减法”。严格片区入学,严控新入学学生班额,严把转学门槛。2020年,东港区义务教育入学“一网通办”,从信息采集到审核全部“掌上”完成,让招生入学更加公平、公正。

做“乘法”。将新建成的厉家庄子小学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第一附属小学,与金海岸小学组建金海岸小学教育集团,作为东校区与其共享师资力量。2020年秋季学校首次招生,一年级4个班200个学生入校,集团化激发“乘法效应”。

就这样,2019年秋季,金海岸小学化解6个超大班额;2020年秋季开学前,32个大班额通过阳光分班全部化解。

“大班额清零”不光是报纸上的新闻,更成了师生最真切的获得感。

班额陡降,家校、师生互动明显频繁了。王姣开玩笑:“现在能在课堂上,和每个孩子都有眼神交流了。”学生王珺更是高兴:“我们新楼上还有VR体验室、信息教室、音乐教室。”

内部挖潜和扩建增容相结合,金海岸小学的“瘦身”举措,是东港区坚持“一校一策”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的缩影。

数据统计,近年来,东港区累计投资10.67亿元,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24处,新增学位20760个,205个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于2020年8月31日全部化解完成。

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百分百的满意

下午3点40分,室外气温显示零下2度。天宁小学的操场上,打篮球、学网球、比赛跳绳,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校长刘翠珍解释:“下午3点半,我们的课后服务就开始了。前半段是特色课程,现在全校2200多个孩子全员走班、全部参加。”

走进教学楼,无人机、汉诺塔、围棋、九连环,学校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一一介绍,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在记者们的镜头下,成了天宁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孩子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家长没办法按时去接,长期为此揪心挠头,“三点半难题”由此形成。2020年,全市中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东港区将服务工作覆盖全部有需求的中小学生。

如今,课后服务成了东港义务教育的“标配”。那么课后服务,到底该有哪些服务?

在天宁,每天90分钟的课后服务,前45分钟是特色课程,学校把活动课与校本课相结合,开设63个特色课供选择,每个学生每周可以上两种课程。特色课程后是45分钟的自主作业,由老师轮流进行指导完成作业,全校90%以上的孩子参与。

“既然是服务,我们就要把它做得更有温度。”这是刘翠珍自始至终坚持的想法,“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学到有用又有趣的知识,还能看管学生在校完成部分作业,减轻家长负担。”

综合实践活动室里,三年级二班的滕昱皓正在练习《友谊地久天长》的吉他演奏。周二周四练吉他,周三周五学魔尺,“特色课程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每天都盼着。”说话的时候,滕昱皓眼里闪着光。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一年级十班的姚懿妈妈说,“课后服务解了我们双职工的燃眉之急。以前接孩子被时间催着,脾气也焦躁,如今时间宽裕了,孩子回来作业也完成了,晚上一家人读读书背背诗,感觉真好。”

从课后服务中收获成长的,还有“累并快乐着”的老师。天宁小学96名教师依据特长,自主申报一门特色课程。一位报名参加课后服务的老师表示,课后服务倒逼他们想方设法更合理地规划时间、安排课程、提升能力。“我也是在边学习边研究,做好自己的‘博士板’课程,每天都收获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以心暖心的教育服务,带来的是由衷而来的点赞。东港区教体局副局长潘维增说到一个细节:一次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随机抽取的150位家长进行电话问询,其中一个在被问到对天宁小学课后服务的意见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百分百的满意”。

数据显示,东港区8.2万中小学生,6.48万接受课后服务,占比77%左右。如何把课后服务做得更好,东港区还在“较劲”:“征求家长意见,吸收社会资源,挖潜学校能力,要把课后服务做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东港的这张“民生考卷”如何?无需多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串串可喜的数字,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向阳 通讯员 卢立平)

编辑:荣鑫鑫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