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莒县大地万物并秀,生机勃发,涌动着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活力之源的背后是一个个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2023年,莒县共有在建水利工程12项、谋划类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总投资13.4亿元的沭河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全市目前投资的最大单体项目。
走进沭河引调水工程建设现场,记者见到众多市民在河边拍照“督战”。
一项水利工程为何受到众多市民的关注?家住附近的刘先生一席话道出缘由:“我看着工程简介,这个项目不但能蓄一大片水,而且要在橡胶坝上边建一座S形的步行景观桥,还要建水利文化主题公园、搞灯光秀。盼着工程早点建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水好景好生态。”
据了解,莒县沭河引调水工程总投资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8728万元,橡胶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具备蓄水条件。
“接下来将重点推进步行景观桥及附属工程建设,与橡胶坝一起打造成集通行、亲水、景观、科普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新增加拦蓄量400余万立方米,与杨店子拦河闸及庄科、陵阳橡胶坝形成‘一闸三坝’拦蓄格局,蓄水量16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了一座中型水库,将大大提升全县水资源保障能力,有效涵养沭河水生态环境。”莒县水利局闸坝管理科科长管仁超说。
沭河是莒县的母亲河,沭河兴则全县兴。为此,莒县一直把做好沭河“水文章”作为水利发展的主攻方向,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启动实施了沭河综合治理提升改造工程,推动沭河从局部治理到全线治理转变。
“我们在完成投资5.07亿元的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基础上,主动拉高标杆、提高治理标准,计划投资13.4亿元,对沭河左右岸、上下游进行综合提升改造,着力打造纵贯全县南北的交通干道、生态景观廊道、产业发展通道。”莒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章小君介绍。
该工程南至莒南县界、北至青峰岭水库大坝,主要建设防汛路99公里、新改建穿堤建筑物104座、新建顺堤交通桥6座;沿防汛路布设电力及通信管道,路肩绿化;新建生态健康步道29.4公里,沿线布置滩地绿化工程。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完成投资5.02亿元,县城以北路共完成沥青路面摊铺19.7公里,县城以南堤防拓宽长度达37公里,新建防汛路18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实现沭河上下游全线贯通。
“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高沭河防洪标准、改善水生态环境,带动沿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纵贯全县南北、串联起12处乡镇(街道)的交通要道,并与206国道及220、225省道等主干线实现连接,有效改善全县路网结构,为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优化县域空间开发格局,通过河滩绿化、生态景观建设等,推动全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章小君信心满满。
在唱好沭河综合治理“重头戏”的同时,莒县着力破解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进青峰岭净水厂取水头部改造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程、鹤河龙山段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等项目,铺展开一幅幅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持续为“突破莒县”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可感可知的实惠。
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力提速,水利监管同样出新出彩——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激励县、全省水系绿化样板等荣誉“花落”莒县;水资源“线上+线下”融合监管模式在全省会议上推介,水资源税入库1548万元,同比增长27%,实现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立足新起点,如何更好推动水利高水平管理?莒县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解决方案”——抓住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风口”,先行先试,加快“数字强水”建设,推动水利管理由传统方式到数字化迭代升级。
为更好地向“数字”要动能、要效率,实现数字孪生技术的多场景应用,莒县正在整合小型水库管理、河湖长制、水资源监管、山洪灾害防御等多个管理平台,加快搭建数字孪生水利平台、构建全县水利管理“一张图”,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生态保护、工程安全运行、防洪调度等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为水利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驱动和支撑全县水利高质量发展。7月2日,莒县数字孪生袁公河流域项目成功入围2023年全省水利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即将从“图上”落到“地上”。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