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湖南西北部的一个国营小林场张家界林场,风光秀丽却鲜为人知。 1982年9月25日,这个小林场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国务院在这里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如今的张家界,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林场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刚刚过去的2018年暑期,张家界旅游人数再创新高,每天都有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张家界欣赏森林美景。 张家界是中国森林旅游的缩影。 近40年来,我国森林旅游地从无到有,现在已超过9500处。森林旅游从原来国有林场的附属工作发展为林业第三大支柱产业,年综合产值已超过1.15万亿元。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4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都体验过一次森林旅游。 中国森林旅游是中国林业改革的见证和成果。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森林旅游让人们走进森林、拥抱绿色,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起步与探索:森林旅游从无到有(1981年-2001年) 很多人知道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和张家界一同列入森林公园试点的还有另外7个“兄弟”。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半年多,1979年7月,邓小平在黄山举行了“黄山谈话”,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这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开放宣言。1980年,原林业部落实中央部署,发出了《关于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保护山林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通知》。1981年7月,原林业部召开了森林旅游试点工作座谈会,当年l2月,将北京松山、云蒙山林场,湖南张家界、南岳林场,广东流溪河、南昆山、大岭山林场,山东泰山林场8家林场作为全国首批森林旅游试点公园。第二年,张家界在8个试点公园中率先挂牌,成为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也吹响了我国森林旅游的第一声号角。 1992年,原林业部发布《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建设的决定》,要求凡是森林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的国营林场都应当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之后,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0年,已形成森林公园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体系,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1078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44处,经营面积983.78万公顷。 1985年7月,原林业部提出,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经相关部门批准,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开展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开始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1997年,全国有82个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l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达到l2个。 随着行业的兴起,森林旅游中介机构也相继成立。1994年,原林业部成立了中央一类旅行社——森林国际旅行社,北京、福建、陕西等25个省(区、市)先后成立了森林旅游公司或森林旅行社,标志着与国家旅游局相配合的森林旅游管理和开发体系初步完成。 为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1992年7月,原林业部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随后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管理机构。之后,原林业部相继颁布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成立了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颁布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规范管理成为1990年之后林业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由森林公园创造的就业岗位为42.7455万个,是森林公园职工人数的9.15倍,湖南张家界、吉林拉法山、广西八角寨等l5个国家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森林旅游的基础研究也开始起步。1992年,原林业部批准成立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1993年,我国第一个森林旅游专业在原中南林学院开设并招生,随后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林业院校也相继设置了森林旅游专业或相关课程。199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主编的《森林旅游学》教材出版,是中国第一本系统全面阐述森林旅游基础理论的书籍。 发展与壮大:厚积薄发的黄金十年(2002年-2012年) 进入新世纪,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森林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人们主观想要走进森林、拥抱绿色的愿望,中国森林旅游迎来发展壮大的黄金十年。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个为新时期林业发展定调子的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 2006年l2月,《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把森林旅游产业全面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真正把森林旅游产业办成开放式的社会化大产业。 2009年l2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作出“推动旅游与林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发展森林旅游”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措施。 这期间,湿地公园起步并迅速发展,2002年建立了全国首个湿地公园——甘肃省嘉峪关市东湖湿地公园,2005年建立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随着森林旅游实践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国内有关森林旅游的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湿地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理论书籍相继出版。 2011年以后,国家林业局强化与国家旅游局战略合作,双方先后签署了林业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全国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召开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共同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 提档与升级:新业态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休闲”,人们很熟悉的两个字,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个字里都含“木”字。 可见,古时人们便认识到休闲与森林密不可分。 一年四季,森林皆美。每年春季开始,从南至北,各色野花次第开放,到山林中、到公园里、到郊野去,赏花游是整个春季旅游的主题。夏季伴随着暑期放假休假高峰期,旅游主打亲子游,上高山、入草原、进森林成为避暑热门。金秋时节,赏红叶、赏黄叶、赏五花山,秋季森林成为天然调色板,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候鸟迁徙的冬季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随之而来的冬季山林冰雪游打破了沉寂的冬天。森林以其最丰富的景观类型和体验方式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新时代,森林旅游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拓展了森林旅游的外延与内涵。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内一些机构深入挖掘森林对人类五感的作用,从而调节身心,近几年森林养生(康养)风生水起。自然教育让越来越多城市里的孩子回归自然,研学旅行、丛林探险、森林露营、森林马拉松等森林旅游新业态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与森林的渴望。2017年,国家林业局公布首批国家森林步道,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国家林业局为加强对森林旅游的管理和引导,成立了以分管局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12个相关司局和单位的“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国来看,约1/4省份召开了森林旅游工作会议,约1/3省份出台了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或决定),约1/2省份编制了森林旅游发展规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了一系列的示范创建活动,在各地的实践掷地有声。江苏开展森林旅游示范区创建,江西启动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创建,浙江、广东、湖北、四川等省陆续开展了森林小镇建设试点,福建、安徽、四川、浙江等陆续开展了“森林人家”建设等。 从2015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森林旅游节成为森林旅游界最具影响力的节庆盛事。从武汉到长白山,从上海到广州,借助中国森林旅游节的平台,森林旅游走进更多城市公众。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505处、湿地公园1699处、国家沙漠公园91处、国家石漠公园12处、国家地质公园209处……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森林旅游为人们回归自然敞开了大门。 森林不言,然有大美。40年来,森林旅游与三北防护林、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以及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相互成就、相互促进,是生态文明发展的见证,是林业核心工作重大成就的直接体现,是老百姓共享林业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最好方式。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