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展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团结凝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蓬勃力量,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日照教育发布”特开设教师节专栏——“大道师者”系列报道,讲述日照教师育人故事,讴歌师德典范,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2024年“齐鲁最美教师”——日照市金海岸小学教师于雯——
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于雯
在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爱启智,以德润心,用心灵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以语育人,以文化人,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她,就是于雯老师,一个怀揣教育梦想,致力于用“语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青年教师。
梦起教育世家,树立从教之志
有人觉得她幸运,有人认为她机会多。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幸运绝非偶然,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连续三代家庭成员从事教师工作,她从小常听长辈们讲述教书育人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份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无限憧憬和向往。
然而,高考失利的她未能如愿考上师范院校,但这个挫折没有让她放弃心中的梦想。毕业后,她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夜以继日学习备考,终于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当梦想终成现实,她感受到的是光荣,更是责任。非师范专业、无教学经验、几乎从零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望向学生,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澄澈的眼睛,她爱意满满又忧心忡忡,心里有种“生怕误人子弟”的焦虑感。
她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时刻做好充足的准备。
她的准备,从备好每一节课开始。“不备课不上课”是她自觉坚守的铁律,她的教案总是一改再改,备课本上各种勾画、圈点、批注。需要板书的每一个字,她都事先查好笔顺,避免出现纰漏。一句过渡语也要思考如何表达能让学生听得更明白,课文的重点难点更是一遍遍默默试讲。
在学校实施的青蓝结对工程中,她有幸与全国师德标兵、省优秀教师牛见玉老师结对。在领路人的指引下,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她经常在网上搜寻观看全国各地名师的授课视频,在观摩中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听课、评课、赛课活动,经常对照笔记琢磨专家点评,勇于在一次次比赛中磨炼自己。备赛期间,她总是反复斟酌修改每一处细节,一次次冥思苦想,又一次次推倒重来,直到满意为止。
通过长期的学习、总结、思考,从套用模仿,到借鉴重构,再到融合创新,她的教学技能越来越娴熟,教学效果受到广泛认可,六年内先后获得全区、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及省课一等奖,并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
有人觉得她幸运,有人认为她机会多。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幸运绝非偶然,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坚持德育为先,善用语言之力
她让“晨诵、午读、暮省”融入班级日常、成为学生习惯,早晨带领学生在晨诵中开启新的一天,中午从阅读中吸收向上的营养,黄昏共同说一说所见所闻、谈一谈所思所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以来,她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把握正确的语言教育方式,善用语言的力量,用“言传”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她让“晨诵、午读、暮省”融入班级日常、成为学生习惯,早晨带领学生在晨诵中开启新的一天,中午从阅读中吸收向上的营养,黄昏共同说一说所见所闻、谈一谈所思所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逐渐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她班的《宪法》晨诵活动登上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节目,她设计的《暮省》课程在全市作示范展示,所教班级连续六年12个学期夺得“优秀班级”称号,学校成立“于雯名班主任工作室”,她也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她非常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目标细化于教学目标中,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适时巧妙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在全省小学语文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她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擅长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文本中的情感,德育效果突出,荣获一等奖,并在全省“送教支教”活动、全省小学语文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观摩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课程展示。省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曾评价说:“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特别是读的能力和水平很高,朗读课文很有吸引力。文本当中的教学资源找得也很准,而且丰富进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展现了丰厚的语文教学底蕴。”
她善于运用少年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做好思想引领工作,是全国红领巾巡讲团、山东省红领巾巡讲团和市级宣讲专家库成员。多年来,她坚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主题作宣讲26场次,以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语言方式打动、启发、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传承中华文化,点亮阅读之炬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近年来,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语文教学视为一场深度的文化探索之旅。
她相信,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在教学中,她以学校“情智教育”理念为文化引领,细致剖析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和解读汉字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内容组织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课堂变得“有趣、有用、有情、有智、有效”。
她注重将汉字溯源与识字教学相结合,把握低年级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规律,利用生动形象的“象形字”,组织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猜一猜、说一说,激发识字的兴趣,减轻识字的负担,利用妙趣横生的“会意字”,组织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一想、画一画,认识和探索构字规律,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她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感受汉字的形美、音美、意美,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感受对仗美,在“天苍苍,野茫茫”“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感受迭音美,在“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中感受意境美,让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让“可看、可听、可品”的汉字走进学生心里。
她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根”,通过搭好台阶,让学生由浅而深、由低而高走近经典,用经典浸润童心。比如,为了让学生走近《老子》,她推荐先阅读漫画版的《老子说》,让他们完全自主、无拘无束地去读,不预设目标,不考问内容,自然而然培养阅读兴趣。进而,实施“为你读书”主题项目化活动,在“打卡”坚持中日渐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语言能力。她还受邀参加山东教育电视台“悦读·成长”计划,作为阅读名师向学生们推荐经典书目。
为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受益,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她倾力打造朗诵与主持社团。她的社团深受学生喜爱,经常座无虚席。她指导的学生在全省“强国少年 红色阅读”主题活动、“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学习展示活动中诵读红色经典,在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屡获一等奖。
还记得,在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她指导参赛的代表队是山东省小学生组唯一一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赛前仅有两天的编排演练时间,她和参赛选手们不畏艰难,反复打磨、修改、排练,终于凭借惟妙惟肖的表演、童真童趣的表现、用心用情的表达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和评审,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她也被评为“东港区教学能手”“日照市教学新秀”“日照市教学能手”“日照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潜心教书育人,厚植仁爱之心
她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是点燃。她潜心教书育人,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她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是点燃。她潜心教书育人,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获“东港区优秀教师”“东港区师德标兵”“日照市师德标兵”“日照最美教师”等称号。
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为了快速适应岗位,她坚持每天“进教室、近学生、进课堂”,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逐渐找到和他们相处的方法,和他们的心也更加贴近。后来,她一直是学校里获得“学生喜爱奖”次数最多的教师。
还记得,有一年学校师资紧缺,她顾全大局,提前一个半月结束产假返校上岗,中途接手一个基础较为薄弱的班。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是求知若渴的学生,她奔波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努力付出,不断坚持,让班级每天进步一点点。
还记得,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她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录制课程资源的任务,其中4节在日照科教频道播出,2节入选“学习强国”精品课程。
还记得,有个男孩疫情居家期间沉迷网络游戏,复课后厌学情绪严重,她通过一次次上门家访、心理疏导,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迷途知返、回归课堂,明媚的笑容重现在他的脸庞。
还记得,有个女孩家里突发变故,家长一个星期不能按时接送,也不能给孩子做饭,那段时间,她每天把学生带在身边,时刻关注她的情绪,陪她吃饭、聊天、谈心,用温情陪伴她平稳度过“难关”。
还记得,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她发现后,主动帮助申请助学金,平时也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他,精神上安慰他,意志上激励他。
还记得,一次临别,一位家长发短信给她:“于老师,您的学生早上哭着醒来,说是在梦里和您告别。这是她从未有过的离别思念。作为家长,心里除了些许的嫉妒更多的是欣慰,欣慰孩子在她的起步中遇到了真挚付出的老师!”
还记得,在2021年全市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她作为小学教师代表发言。她说,有时并不是迫切追求努力之后的成功,而是为了不负时光、不负学生。
……
回望来时路,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向上向善的行动书写青春正能量。走向新征程,她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愿在不负韶华中继续谱写青春之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如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步履铿锵。
用典型引路,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与榜样同行,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