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唱响“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也是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要让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必须把创新落在实干上。
创新,需要实干精神。
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玄谈,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扎到最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不能停留在“想”上,而必须付诸行动,敢于尝试———试着去做、去实践。只想不干,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也永远不会有创新的成果。
不论是大的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是小的创新———普通工艺技术的改进,都是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为研制嫦娥四号软着陆的“缓冲拉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攻坚克难,历时6年经过了无数次实验,才最终成功。日照港铁运公司徐玉金班组的工人们,长期扎根在机车检修车间,靠实干先后攻关科技创新成果390余项。
实干,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去干。
实干不是乱干、蛮干,而是要会干、善干。用旧思维、老办法去干,往往事倍功半;以创新的精神去干,才会事半功倍,把工作干好、干出成效。很多时候,问题之所以成为难题,并不是因为问题无法解决,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才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以创新之策破解万事之难。
不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都需要有创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青蒿素之所以能研制成功并获得诺贝尔奖,关键在于以屠呦呦为首的研究团队与时俱进,及时引进、消化、吸收现代医药学和中医药学等先进科研方法,保持科研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一个地方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改革者是否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是否善于统筹、精于谋划。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但只有把创新落在实干上,才能把好思路变好出路,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杨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