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是最朴素真实的生活,但在日照港却是另外一番景象。7月15日至16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日照港,多名记者俯瞰日照港规划模型了解日照港规划发展,站上观景台观摩日照港智能化作业。
货物吞吐量达3.8亿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
黄海之滨的日照因港立市、依海而兴,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据日照港数据,2018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已达3.8亿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
1978年-2018年,短短40年的时间,日照港从选址规划,开工建设到发展壮大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列,从无到有、由弱趋强,从单一的煤炭输出港成长为集航运、铁路、公路、管道、皮带等多种运输方式,大进大出、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枢纽。
据了解,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日照港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沿海主要港口,“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目前,日照港装卸货种近40个,铁矿石进口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木片、大豆、焦炭吞吐量稳居第一,原油吞吐量跻身前三位,是山东省打造活力海洋和开放海洋的重要战略支点。
作为“一带一路”海陆的重要结合点,日照港依靠便捷通畅的海陆立体联运体系,架起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大通道,辐射中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和蒙古、中西亚、欧洲全境。同时,作为全国沿海港口中,唯一一个拥有两条千公里干线铁路直通港区的港口,日照港沿瓦日和新荷兖日两条铁路线布局8个无水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门到门”服务。开通了“日照—欧洲”“日照—中亚”“日照—莫斯科”等集装箱国际班列,构建起陆海双向国际物流大通道。
日照港以“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著称,有力带动了日照市及周边地区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石化等产业的发展,成为日照临港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智慧港口“互联网+”指挥,形成港口系统生态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日照港逐渐形成了一个集5G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智慧港口系统生态圈。
在日照港石臼港区西区,20万平米的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内却空无一人,8台自动化轨道吊来回穿梭,把刚卸船的集装箱码放得井然有序。这里是国内首个规模化建成、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每昼夜作业量可达3000标箱,节约70%的人工成本。
控制室是港口自动化堆场的“神经中枢”,三名工作人员坐在监控设备前,只需偶尔操纵摇杆或是拿起对讲机与前来提货的卡车司机进行简单交流,便可以为客户完成货物提取,司机全程无需下车。
“集装箱装卸效率提高了一倍,8台轨道吊24小时待命,货物码放更加整齐高效。”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副经理胡继龙表示,集装箱自动化堆场的建成、集装箱闸口的无人化改造,开启了码头无人化值守建设新时代。
依托舟道网、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日照港建成了覆盖全港的企业级骨干网络和云数据中心,创立“互联网+”“物流+”“金融+”“贸易+”供应链服务平台。从港口生产到内部管控,从客户服务到领导决策,信息化触角已全方位渗透至港口的各个领域。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