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哲 李荣涛
9250家小微企业,澎湃发展后劲。
小微活,经济兴。作为实体经济的“造血细胞”,如何让小微企业享受更多“阳光雨露”?如何呵护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变“铺天盖地”为“顶天立地”?
莒县积极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在小微企业服务领域深耕细作,成为小微企业的“贴心人”。
政银企,送来“及时雨”
“穷人吃贵米”,一直是小微企业的心头之痛。这一点,日照科林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皓深有体会,过去一提到融资,李皓总感觉“山路十八弯”。
2018年3月15日,莒县出台《莒县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实施方案》,强化“政银企”对接,破解融资难。助力小微企业越过融资难这道弯,让企业吃上米,吃好米。
这不,李皓便吃上了“米”,尝到了政策红包的“甜头”。
去年10月份,日照科林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莒县重点工程———“一村一水站惠民直饮水”扶贫项目,负责在该县1195个行政自然村中每村建1台多媒体惠民水站,每村优先安置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项目虽好,怎奈囊中羞涩,李皓犯了愁。
正在烦心时,莒县扶贫办牵着中国人民银行莒县支行、莒县农商银行的手,为科林诗尔送来了“雪中炭”———“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政策。人民银行莒县支行会同莒县农商行对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后,为公司办理了220万元的“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支持公司顺利开展“一村一水站惠民直饮水”扶贫项目。
“政策红包解了科林诗尔燃眉之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现在项目已在刘官庄镇、夏庄镇等6个乡镇全面开花,共安装水站近200台。”李皓笑开了颜。
如科林诗尔般,莒县“真金白银”助力小微企业蓄势腾飞。截至目前,莒县组织小微企业专场培训4场(次),培训人员达710余人次。组织121家小微企业参与“政银企”“政银保”和“银税互动”合作,其中,为4家企业办理“政银保”保证保险贷款470万元,帮助117家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改制挂牌,激发新动能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发展既适逢机遇,又面临挑战,如何把握时机,顺势而上?如何突破“藩篱”,谋求新形势下新发展?
莒县“破题”解答———转企改制、股改挂牌上市是帮助小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
爱德净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经济实体。公司以设计、安装空气净化工程为主营业务。2017年,该公司在莒县金融办指导下,完成了公司治理架构的规范理顺和股份制改造,顺利实现了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自挂牌以来,公司的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品牌形象、业务推广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公司的生产总值同期增长20.6%,营业收入同期增长18.3%,成果连连。”山东爱德净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玉峰说。
今年以来,莒县发力推动小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以规改股、股上市、个转企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从2600家企业中梳理出160家拟规范化改制,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名单,从276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筛选出17家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名单,纳入企业改制及上市挂牌项目库,进行重点推进、重点培训。
商标品牌,绽放新活力
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质量高,一直以来,莒县大湖绿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刘华星以此为傲。
但说起品牌,却有不小差距。
“我们这里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不错,但知名度较低,产品一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刘华星直言不讳。
“我们很多涉农企业品牌数量少,影响力不大,市场竞争力弱。”莒县农业局刘光增直指痛点。
缺少品牌,各种特色名优农产品就走不上更大的舞台。
基于此,莒县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积极帮助引导小微企业通过注册“商标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目前大湖绿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功注册‘青艺’牌商标、‘莒采哆’系列商标六类并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证,其中,“青艺”牌黄瓜、西红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莒县市场监管局李兵说。
无独有偶,海川文具有限公司也是莒县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受益者。过去该公司是一家名为“卢街印刷厂”的小印刷厂。近年来,该公司注册了“海川”“文心”商标,凭借精美的设计、良好的产品质量,客户纷沓而来,“文心”“海川”品牌在业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畅销德国、英国、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红包”助力莒县小微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统计,自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以来,莒县已引导支持167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新增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170家,高端制造业小微企业22家,绿色环保业小微企业15家,广告业小微企业12家,培育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22家;引导小微企业申请注册商标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