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银杏大道由东往西一路走过:莒州文街容纳书画经营业户150余家、汇聚过门签、剪纸等非遗文化,一处集莒文化研究交流、传播创新于一体的特色市场屹然而立;莒州博物馆记载着莒地近7000年的文明与兴衰,向人们展示着莒文化的独特魅力;莒国古城蓝图绘就,正在紧张施工,一个水系环绕、古韵古香、文脉绵长的城市综合体正在生长;海川文具、三信印务、合昌纸制品等印刷企业错落分布,并以优质产品冲出国门,打响了金字品牌;浮来山千年银杏静默伫立,成为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拉动莒县文旅动能提升……
贯通新城和老城文脉,将古莒与新篇融合在一起,凭借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莒县为实现“后发崛起”注入了澎湃动能。
特色优势夯实文产根基
近年来,莒县继续在氛围营造和市场拓展上下功夫、出实招,把繁荣书画产业作为打造“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推动书画产业发展。
目前,莒县拥有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84人,省级书协、美协会员280人,专兼职书画从业者3000余人,从事书画产业的经营业户300余家。而“沂蒙画派”的创立,为中国画坛增添了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画派,提高了莒县书画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莒县还成立了民间文艺、书画装裱等17家协会,文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再创新高。截至目前,莒县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6项、市级68项、县级100余项;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余名,建立市级以上传习所15处。
为加强保护与传承,莒县还重点扶持了剪纸、锔瓷等项目的开发利用,探索了蜂蜜、刺绣、莒酒、制陶、柳编等小产品、小作坊的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传统文化资源正变为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业。
文旅融合跨界打造新动能
为让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更加“璀璨夺目”,莒县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以“三山两河一城一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打好天下银杏第一树、莒国古城、毋忘在莒三张名片,聚力打造鲁东南地区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目前,计划总投资157.7亿元的17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0.86亿元,莒国古城项目、浮来山风景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丹凤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等正在全力推进。
按照“边开发建设、边宣传营销”的思路,莒县发掘推出独具莒地特色的形象标识、口号,同时通过《莒地美食》《莒地原风景》《莒地印象》等系列的宣传推介,持续推进“毋忘在莒”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围绕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莒县通过夯实“旅游+农业”基础,串点成线、成方连片,聚力打造了东部山水田园、南部特色农业、西部休闲度假、北部民俗风情等4大旅游集群片区。老家桑园、龙山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让每一名来莒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由点扩面提升文产发展新水平
从2012年建库时的22个,到2017年的38个,再到2018年的55个,莒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入库数正在大踏步前进。
为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莒县还对列入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优先推进措施得力、效益发挥好的项目,2018年,莒县1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库。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莒县还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力度,组建了招商专班,组织外出招商110余次,获取招商引资线索18条,成功签约项目10个。
为加大“莒文化”的策划宣传推介力度,该县以参展、举办会展等形式,搭建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及产品创新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走出去”,先后参展了四届“全国非遗博览会”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如今,立足于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一个以文兴产、文产融合的“文化名城”正在蓬勃生发。(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吕凤臣 胡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