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可免密支付,不可“免”安全

来源:屋楼春晓 发布时间:2024-11-18 09:27:50

3岁的小朋友就会网购了?不管你信不信,快递都送到了!近日,甘肃庆阳李女士大吐苦水,她不知在什么时候不小心“误点”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直到收到快递,才知道是孩子在玩手机时成功购物。

      数字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购物平台纷纷设置“免密支付”功能,给用户带来“丝滑”消费体验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有人因为没有设置手机锁屏密码,手机丢失后被不法分子“免密支付”购买商品;有的父母疏于管理,孩子通过“免密支付”功能购买玩具或游戏装备,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图片

       既然“免密支付”功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何大众还是选择开通?除了“便捷、省事儿、节约时间”之外,大多数是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免密”的,比如租借充电宝、共享单车时,一不小心就默认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有的平台还通过立减1元到几元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开通。此外,用户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开通“付款码”的同时,就默认同意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

      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享受免密支付便捷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安全不可“免”。

图片

      经营者应强化责任意识。无论是免密即可付款,还是同意平台定期划扣钱款,都应是消费者在明确知悉相关规则、评估相应风险后做出的主动选择。网络平台和商家在推广免密支付的功能时,应当采取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消费者相关风险及取消方式,避免使用小字提示、“默认勾选”“一键开通”等误导性手段。同时,他们还应优化取消流程,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该功能,不能“上船容易下船难”,让消费者真正实现“我的支付我做主”。此外,平台和商家还应加强技术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于发现的支付安全问题,应及时向消费者通报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避免损失扩大。

图片

      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支付行业进行了全面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对自动续费、免密支付等新领域新问题的专门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及时回应和有效规制。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监管部门对违规提供免密支付服务的经营者要依法进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免密支付的载体是手机,作为手机的主人,应保持对支付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养成设置锁屏密码的习惯。下载APP或者使用公共WIFI时要留心“套路”,警惕“模糊标注”、默认勾选,以防扣款“悄无声息”;要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如果发现误操作或遭遇诈骗,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页面截图等,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一旦发现手机或银行卡遗失,应当立即报警并通过银行或平台挂失,及时修改相关密码。

图片

      免密支付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其便捷性无可否认,但其安全性也同样重要。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时,才能真正享受到数字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与美好。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