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轻医美”问题不轻,须谨防“踩坑”

来源: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2024-11-19 08:53:10

不到百元拿货,上千元卖给下家,到消费者手里要数千元,来源不明、存在安全风险的肉毒素销往全国各地……前不久,甘肃省兰州市破获省内首例妨害药品管理案,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揭开行业背后的非法利益链条。

图片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医美行业高速发展,大众对整容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讳莫如深,变成如今的光明正大。“轻医美”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规模增长,而其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在“轻”字。

在很多人看来,“轻医美”操作简单、恢复迅速。“轻”,往往让人误以为风险极低,不涉及太多设备和仪器,不管是肉毒素还是玻尿酸,只需几个注射器、几块纱布即可。相较于正规医院,一些私人机构也能很快上手,当作创业的好“门道”,即使操作不当,也大不了“肿一圈”“红一块”“痒几天”,不会伤人性命。

图片

新华社发 刘道伟作

如果说操作失误、技术不精还有协商解决的余地,那么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故意为之。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擅用滥用问题产品,致其因打美容针皮肤溃烂、祛斑出现感染、除皱致使左右脸不对称,屡屡引发医疗事故,让“微整”变“危整”,“轻医美”变“黑医美”。消除“轻医美”乱象,各方需擦亮眼睛,清楚变美的风险。不要坑人,也不要被人坑。时刻以安全为首,别被膨胀的“快餐式美容”噎着了。

图片

划定标准红线,“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规范、加强监管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目前,“轻医美”这一概念尚未在立法和监管中明确界定,有关部门应当出台行业管理指导意见,完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为执法人员提供监管依据支撑。针对执业主体资质、器械药品使用、操作流程规范、广告宣传等方面重点加强监管,对于“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等,必须重拳出击、猛药去疴,及时清除行业成长中的“杂草”,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回应民众需求,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美容学专业人才,扶持更多正规的医美机构,让大机构也愿意涉足小医美项目,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医美服务。

图片

深化科普教育,“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把“生活”和“医学”概念混淆,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病。比如生活美容馆打美容针、游泳馆提供小儿推拿、养生保健机构提供灌肠、洗脚店挖鸡眼或治疗脚癣等。医美,是“医学”不是“美容”。“轻医美”导致的医疗事故屡见不鲜,鼻子歪一点、双下巴不对称、两眼一大一小、皮下长期感染流脓等还算是小事,有人因此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成为植物人或导致死亡。不管轻不轻,都只能由具备相关医学专业资质的人、在医疗机构里按照执业范围实施。相关部门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民众保持正确的认知,不要因“无知者无畏”而贸然为之,同时也要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让医美“黑药品”无处可藏。

图片

明心亮眼,对容貌焦虑“PUA”说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与否是一种个人选择,外人既无权干涉,语言上的抨击也总显得不太道德。但是,“整容可以改变命运”等扭曲的审美认知,“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是那些不良医美机构变相误导公众的营销手段。幼态脸、大卧蚕、精灵耳、嘟嘟唇……这些看似精致却高度同质化的“美丽外表”,也让“美”的概念变得狭隘。千姿百态花满园,各展芳华自不同。全社会应倡导多元、包容的美学观念,鼓励人们欣赏和接纳不同的美,而不是过度依赖外界评价来构建自我认同。毕竟,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最在乎你外貌的人恰恰是你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才能自信满满、自由绽放。

640.gif

“轻医美”是医美产业中的新亮点和增长点,为人们带来美丽与便利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期待在社会各方的齐心协力下,“轻医美”行业能够摆脱“成长的烦恼”,不断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