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诚信之“羽”,何以折损?

来源:屋楼春晓 发布时间:2024-12-03 09:01:21

冬天到了,羽绒服市场迎来了销售旺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分羽绒服里竟没有“真羽绒”。近日,央视曝光的羽绒服骗局,引发消费者关注。“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竟没有真羽绒”,据涉事企业负责人交代,他们用“粉碎毛”以次充好。吊牌上标着70%绒,实际含量基本为0%,均系伪劣羽绒服。

图片

      这些事情曝光后,陆续有许多网友拍摄了剪羽绒服的视频,检验自己买的是不是真羽绒。有消费者花了三千多元买的品牌羽绒服,但拆开发现里面全是飞丝,根本不是羽绒。所谓“飞丝”就是粉碎毛,鸭、鹅毛的边角废料粉碎以后成为丝绒状,“飞丝”填充的羽绒服不仅不保暖,而且由于缺乏高温消毒等程序,还有可能产生异味和病菌,潜藏致病危险。除了羽绒服,不少消费者购买的羽绒被也存在造假现象。

      肆意妄为吃相丑,明目张胆害人心。一些羽绒服装企业商家偷工减料、制假售假,消费者无疑成了最大输家,既被虚假宣传迷了眼,又被劣质产品坑了钱包。而最令人心寒的是,那些明明花了大价钱的消费者,却穿不上温暖的羽绒服,不但让消费者丢了金钱、坏了心情,还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相关行业发展,让正规的羽绒服厂家可能会因这些不良商家的恶行而蒙受不白之冤。

图片

      这起事件就像平静湖面扔进的一块石头,溅起了一圈圈波纹,社交媒体上,千千万万双焦虑的眼睛在注视着、质问着,都映照出普通百姓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从卫生巾到食品,从羽绒服到锅碗瓢盆,劣质商品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感到焦虑和不安。此类事件不仅触动了消费者敏感的神经,更折射出部分企业负责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未能坚守良心底线,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违背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初衷。这场“集体塌房”不仅仅是一场市场危机,更是对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撕裂,对当代消费伦理和品牌责任的深刻拷问。

图片

      这几年,不少商人感叹,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对照的是以前“跑马圈地”的赚快钱时代,忽视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消费者的要求已然改变,追求的是更美好的生活品质。如今的商业环境已从“好赚钱”模式转入“赚‘好’钱”模式,要求商家在商品品质上精耕细作。如“胖东来”正是凭借商品货真价实,对顾客一片赤诚,在“千店一面”的零售业开出一片新天地。“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一锤子买卖”永远做不大,也走不远。希望商家好好算算这笔账,毕竟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秤”,只有以诚相待,经营才能长远。

      面对社会诚信危机,我们不能仅止于谴责与愤慨,更要付诸行动。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流通,全链条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期望,并让那些自作聪明、“胡作非为”的不法商家付出应有代价。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

图片

      消费者在购物时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最好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避免通过不明来源购买商品;对于高价商品,务必要选择有保障的售后服务,保留好购买凭证;在遇到权益受损时,要及时收集证据,勇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丑闻曝光是亡羊补牢,我们需以此为耻、刮骨疗毒,多方面共同努力,重拾诚信之羽,让真诚在阳光下绽放。(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编审 :孙立梅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