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元的电磁炉、280元的貂皮大衣、750元的三无“旗舰折叠手机”……近年来,部分老年人沉迷直播间“买买买”,甚至对很多“一眼假”的商品深信不疑,引发舆论关注和担忧。
诚如网友吐槽的那样,拆开父母的快递盒,时常是“两眼一黑”。收到的商品,常常以次充好、货不对板,毫无可用价值。更令人担心的是,那些养生“专家”鼓吹的“包治百病”的保健神品。直播间里夸大其词,抢到手后却是没有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也无质量执行标准和卫生许可证的“山寨产品”“三无产品”,这怎能不叫人胆战心惊。
为何一向稳重靠谱、勤俭过日子的父母,一进直播间就变得头脑迷糊?带货主播又是怎样让一些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空腰包呢?
图 | 网友母亲在直播间买的各类商品
事实上,不少带货主播早就摸透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他们深知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甄别能力差。于是,他们抓住这些弱点,先抛出“上线看直播就能领红包”的诱饵,等时机成熟时,便投其所好,花言巧语进行蒙骗,把垃圾说成珠宝,把死的说成活的,一步一步用“迷药”,直至让一些老年人云里雾里的“把持不住”,争着抢着“上船”“入坑”。除了这种手段,让老年人迷失方寸、自愿上钩的套路还有很多。如,蓄意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促销;冒充专业人员,提供所谓的“专业服务”;炮制虚假数据,营造抢单爆款的假象;过度夸大保健品功效,无底线地坑老害老;打着“特制专供”的旗号引诱抢单……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网络直播带货市场的健康生态和长远发展。
如何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可信赖的直播带货市场环境?又如何保证老年消费者安心购物、放心消费呢?
笔者认为,依法依规明确主播、商家、平台、监管等各方权责,联手发力,协同共治,应是当下正确有效的解题之道。
主播要依法依规守土尽责。例如,对于代言型主播,要严格遵守广告法的规定,深入了解所代言的产品,确保宣传信息真实可靠;代销型主播不仅要履行广告代言人的责任,还要承担起商品销售者的责任,确保所售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履职型主播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客观真实地介绍商品性能,不得搞虚假宣传。
商家要依法依规诚信经营。不得以次充好,货不对板,更不能夸大产品功效、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应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积极配合处理消费者投诉和纠纷;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平台要依法依规主动履行好主体责任。平台应严格核实主播身份,严审直播过程中的所有宣传内容,商品的来源和质量,杜绝虚假广告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要建立健全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对违规违法主播和商家视情况纳入不良记录或黑名单,并进行严厉处罚;要优化设置老年消费者投诉专区,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
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行使好管理职能。要制定严格的条条框框,规范主播行为;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者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针对直播带货领域存在的法律空白和监管漏洞,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直播带货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对于直播带货套路的不断升级演变,还要提升处置能力,见招拆招,用“道高一丈”压制“魔高一尺”,真正实现360度无死角监管。
老年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老年人电子设备使用经验不足,容易被直播间忽悠,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加强对防虚假网络直播的宣传和案例警示教育,年轻人也要耐心帮助父母学会使用手机应用软件,劝导父母学会识别直播带货商品的真假,不盲目跟风,不轻信夸张的宣传,避免被不良商家的“套路”所蒙蔽。老年人自身也应该追赶上时代的步伐,学会使用相关软件的同时,还应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投诉举报,绝不能心软。
只有各方协同配合,才能有效防止老年消费者不被直播带货套路,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依山听月)(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