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除夕晚上熬一宿......”
岁岁年年 代代传承
小时候每逢过年就要哼唱的民谣
依旧朗朗上口
日照人的“年味儿”里
这种传承与守望亦从未停息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
日报君推出年俗系列第三篇
一起了解一下吧~
李栋斌/摄
“一进腊月门,便有过年来”
腊月时节
勤劳的人们似乎更加忙碌
一个个全都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
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
在日照人心里
年味是喜庆,年味是忙碌
年味是团圆,年味是温暖
年味,更是许多人心心念念的一口“好滋味”
年味关键词: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的腐与“福”谐音,有着美好的寓意,在山海天两城街道殷家庙村,依然传承着手工做豆腐这一项传统民俗,也算是古老的春节习俗之一。
凭着经验做得一手好豆腐,刚进腊月,殷家庙村的胡艳叶就收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一般都是头天晚上泡上豆子,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做,现在是一天一锅,等到二十四、五,就每天不间断地做了,预定的多!”一边说着话,她手上的活计依然不停。
年近50岁的胡艳叶,已经做了8年的豆腐。用水浸泡了一夜,将近30斤的黄豆每一粒都充分吸收了水份,胡艳叶还往里面加了一点花生,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会更香,豆子用机械磨碎,先进的机器省去了豆渣分离这一环节,不仅方便不少,磨出来的豆浆也更加细腻,再把生豆浆倒在大锅里,大火烧开,便得到了浓郁香甜的豆浆。
在筛子放上包袱,把豆浆静置一小时,接下来是“点卤”,这是手工制作豆腐好吃与否的奥秘,把适量的卤水在合适的温度倒入豆浆,不一会儿功夫,丝滑的豆浆就开始有了变化,慢慢凝结成絮状、块状物,豆浆的液体变得透明,这时就是好吃的豆腐脑了。
“压出的水份多,豆腐就老一点;压出的水份少,豆腐就嫩一点。”胡艳叶一边说一边把压石压在包好的包袱上,约摸时间差不多,搬开压石,美味的豆腐就成了。
一筛子豆腐将近40斤,胡艳叶麻利的把豆腐搬上电动三轮车,在冬日初升暖阳的微光里,载着满满的“热乎气儿”,为千家万户送去腊月里第一口鲜美......
年味关键词:烙煎饼
煎饼是日照传统美食,每逢过年过节,坐在鏊子前摊煎饼可是个难倒很多人的技术活儿。
不大的房间里,胡艳叶在大锅前煮豆浆做豆腐,同村的郭丽也端着面糊带着鏊子来烙煎饼了,用她的话说就是:“一起干活干的更快!”
一缕粮食香,沁入心房,郭丽今天烙的是南瓜煎饼,除了南瓜,面糊里还放了牛奶以及自己种、自己磨的小米、黄豆、花生等简单的五谷杂粮。面糊也有讲究,是决定煎饼好不好吃的关键,硬了鏊子沾不上面,面糊稀了全是水,适中才是最好的。
醒发了两个小时的面糊已经到了最佳的烙制时间,支好鏊子,就可以烙煎饼了,只见郭丽熟练地舀面糊,摊面糊,再转鏊子,不一会儿,一张煎饼就烙好了。
刚摊出来的煎饼既好看也好吃,颜色金黄,薄而多孔,还冒着热气,稍微一晾再两面折合,卷起来,边缘脆,中间松软,咬下去满口留香。
过年“内味儿”
是小时候掰着手指头等过年的劲头
也是挤在厨房里看大人们忙里忙外的新鲜劲儿
除了磨豆腐、烙煎饼
在日照人的记忆里
过年时舌尖上的那份“好滋味”
还有赶大集上的糖葫芦、小点心
以及饭桌上的蒸馒头、杀猪宴、妈妈的拿手好菜
......
年的味道
朴素而炽热
能在一瞬间攻陷你的肠胃
也能立刻让你想起
家的味道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力钰 路杰 冷炳豪 陈堉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