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德润港城 善行日照 > 道德模范
我要投稿

宋祥善:还债十六年 守住做人尊严

发布时间:2020-08-24 16:56:50

2018年4月3日,69岁的宋祥善观看吕剧《山东汉子》彩排,一时泪流满面。这一情景被记者摄入镜头。


  《山东汉子》剧中人物杨德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响应“打造海上山东”战略部署,多方筹款开办海水养殖场。事业刚有起色,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不但搭进去了全部投资和积蓄,还背上了巨额债务。面对困境,他和家人从头开始,创业还钱。历时16年。



 这剧中人物杨德善原型就是宋祥善。


  但宋祥善16年的艰苦与辛酸,岂止是一个半小时的舞台剧情所能解读?


  在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甚至更大范围,宋祥善从“百万富翁”一夜沦为“负翁”的遭遇,一时间几乎家喻户晓———岚山头人忘不了1997年的那场台风,就忘不了宋祥善。


  时年宋祥善48岁。


  2012年,已经63岁的宋祥善终于还上最后一笔欠款。


  宋祥善的事迹重被提起,是因岚山区委宣传部干事从“旧闻”中发掘的“新闻”———做了近10年宣传工作的王田,早就练就了一双“新闻眼”和波澜不惊的心,但面对宋祥善,这位“老宣传”却被深深感动了。采访后,王田连夜赶稿,以《宋祥善:十六载还债守住做人尊严》为题写了宋祥善的诚信事迹,刊发在2015年8月20日的《日照日报》上。


  2015年,源于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逐级评选,宋祥善因诚实守信上榜“中国好人”。


突遇风险


  没有比渔民更能体会“风险”这个词的直接意思了。


  没有比渔民更懂得大风大浪意味着什么了。


  1949年出生的岚山渔民宋祥善,有足够的底气说经历过大风大浪。


  家有万万贯,带绳的不算,带毛的不算。这是岚山一带流行的新谚语,直指养殖不可预测的风险。“带绳的”指的是海上贝类养殖,“带毛的”指的是陆地养殖。


  1996年,第一次尝试养殖扇贝,宋祥善投入了120多万元,到年底,获纯利40多万元。这让宋祥善动了扩大再生产的心思,也是他举债经营的原因。但1997年8月19日在岚山沿海肆虐的11号台风,改写了他的人生。


  这场暴风雨持续两天两夜,宋祥善的5条渔船因风暴碰得稀碎,15个海区560行7万多笼“透肥透肥”的扇贝也毁于一旦!


  他举债投入的260万元,就随之打了水漂。


自强不息


  “快别说了!俺妈妈吆!”宋祥善的老伴王大姐,提起还债的坎坷,眼里一下子泛起泪光,“16年那日子,真想一天过完。”


  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宋祥善想到给岚山头街道党委写信:……请党委领导考虑,我该怎么办?


  其实,他最想要的是资金支持———贷款,可又觉不妥,“全岚山头这么多家遭台风的,党委顾哪一家是?”把困难写出来,就像跟一位信得过的“老大哥”倾诉了忧虑,他觉得心里敞亮了。他在信纸一角写下“自强不息!”,随后放进了抽屉,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债务如大山压顶,他来不及品咂苦难,立即召集大哥三弟开会,遂达成共识:通过再生产逐步还上欠债。此后,凡在养殖场干活的自家人,不支工资,所有利润除了留出再生产资金,其余全部用于还债。


  三家的顶梁柱、弟兄三个,都不从场子里拿钱回家。“没有进项,指着什么吃饭?我就觉得两眼‘扑黑’!”王大姐说道,“又想,也不顾面子了,大不了再出去打工”。


  毫无疑问,由穷变富,令人欢欣;而从富到穷,使人沮丧。当然,困境并不仅于此。


  今年6月的一天,在宋祥善的工区里,我坐在漆面斑驳裸露着衬布的组合沙发上采访宋祥善,他身后是一张同样漆面斑驳裸露着基材的老板台。这些家什是宋祥善1988年置办的,那时他39岁。


  陈旧的摆设无言,却照见了宋祥善30多年前的好光景。


  跟他一块起家的几位本村爷们,早就资产过千万了。还债的那些年里,他却吃块豆腐也要掂量掂量。


  1998年,大儿子结婚,就添了两床被子,家具都是旧的。到1999年,女儿结婚,就陪送了一床太空被。


  多年不干体力活的王大姐,也拾起了年轻时练就的老手艺,在一群外来打工的人堆中,默默给别的船户补网。而本地妇女,像她这般年纪的,大都享起了清福。


信义无价


  “不管社会怎么变,讲信用永远不过时。”宋祥善感慨地说。

  这话从宋祥善口里说出来,格外令人信服。


  在他遭遇台风陷入资金困境时,最先主动“救”他的,多数是他的“债主”。


  高兴镇的张路基、吴家禄是给宋祥善供浮子和笼子的客户。此时宋祥善已经欠下他们十几万元货款。得知宋祥善的遭遇,他俩不约而同相继在2000年、2001年,各从银行贷款10万元,无偿借给宋祥善。问及原因,他们表达的意思又几乎相同:多年的生意伙伴,讲信用是最主要的维系,“老宋这人实诚,让人放心”。


  “老板守信用,咱干活的也没有二心。”来自江苏赣榆的王永前,跟着宋祥善当船长已经八年了。黑红的脸膛,脖子上暴跳的青筋,猛然直视的眼神,无不透露着他直率而强悍的个性,“渔民嘛好喝酒,花钱大手大脚。平时发生活费,剩下的放在老板手里,年底一块算算,打到卡上,能攒不少。”据说,在岚山养殖户中,工薪的发放大都沿用这个路子:发一部分留一部分。每年,都有几例因留的那一部分不到位而发生的纠纷。“工钱说多少就是多少,不能说你挣不出来就扣人家的。”宋祥善说。


  讲信义,对深陷经济困境的宋祥善是一个天大的考验。


  有时出远门,为了省钱,他能步行就绝不坐车。


  即便这样,到了年关,一些欠账还是压得宋祥善喘不过气。


  押货、预付款救急……为还债,他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绞尽脑汁。


  16年里,无数的辛苦艰难,对宋祥善来说已是常态。这16个年关,就像16把敲打宋祥善意志的锤头。他以最原始的苦作苦行,硬是撑起了信义二字压在心头的重量。


  2012年,他终于还上全部欠债。这个春节,他们一家过得格外安心。

作为《山东汉子》人物原型,宋祥善的经历没有彩排。他像饿了要吃饭、困了想睡觉那样,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诚实守信”。16年间,他一心一意还债、尽快还债。他为还上全部欠债而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放下了一项人生重负。时隔数年,这个社会又发现了他,让他亮相、闪光,以楷模的身份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让他发挥出他自己不知道的作用。


 日照日报 记者 徐晓清


编辑:刘源成
审核:厉敏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