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5专题 > 放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湛江:雕刻在城市传承中的“丝路印痕”

发布时间:2015-05-18 10:54:15

 

  没有距离的缩短,没有位置的迁移,因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牵系,远隔千山万水的港口城市——— 山东日照和广东湛江,有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航向。
  从日照到湛江采访,一下飞机就拿到当天的《湛江晚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非常引人注目———湛江加快“海丝”合作战略支点建设列入今年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点任务,这让前来探寻“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间互联互通、合作交流的我们,立即感受到了湛江深度融入这一国家战略的速度与轨迹。
  放飞梦想、寻求开放的故事,其实一再被历史重演。
  5月12日上午,湛江市徐闻县大汉三墩遗址码头旁,一对渔民夫妇在细心地织补网具,一些渔船仍在古航道中进进出出,这里古时的繁忙依稀可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的重要一站,来自中国大陆的货物经过广州、泉州等港口抵达徐闻后,就踏上了跨国之旅,经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的丝绸可转运至罗马,流通到欧洲。
  如果说,湛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握手数百年;那么今天,在新的历史时空中,湛江又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迎面相遇,双手紧握。
  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志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1年前,湛江被列为14个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对湛江是第一次发展机遇,现在,湛江又成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这对湛江来说是第二次良好的发展机遇。
  机遇,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机遇,同样考验一座城市决策层的眼光、智慧和决心。“当前,湛江上下正在认真研究,力争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五大支点,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是湛江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自身思考。”
  在赵志辉的解读中,湛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身影在记者眼中渐渐清晰———
  充分发挥远洋枢纽港优势和深水大港优势,打造航运支点;发挥门户城市作用,使湛江代表国家滨海城市的实力和水平,打造城市支点;发挥钢铁、石化、造纸、海洋装备等产业优势,打造现代制造业支点城市;以“南方海谷”为重大平台,建成海洋科技的支点;发挥湛江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为特色农业支点。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海域还是那片海域,“一带一路”中倡导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又一次成为湛江发展方式变革的声声号角,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过去的湛江港是个装卸港,只是个‘中转站’,挣的就是个盒饭钱,以后可就不会了。”据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康广全介绍,集装箱业务曾是湛江港最大的短板,但2014年港口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新的宝满集装箱码头试投产,国家批准宝满港区的对外开放,同时B型保税物流中心获准建设。
  站在湛江港办公楼的高处,楼前的宝满码头繁忙一片,集装箱堆满了货场,楼后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场地也已平整完毕,康广全说:“2014年,湛江港口实现吞吐量2亿吨,我们的目标是,2017年实现吞吐量3亿吨,重返中国十大港口之列。”
  借力港口,湛江的东海岛集聚了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龙头,临港产业规模初具。其中,总投资500亿元的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将在今年9月份宝钢投产30周年纪念日之际点火。“以此为龙头,一个超千亿元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湛江钢铁项目工程指挥部党委宣传部部长夏正大期待满怀。
  为补齐科技短板,聚焦海洋新兴产业的“南方海谷”,将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另一有力助推。就在下个周,湛江将与清华大学启迪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一个南方海谷启动区。“这个启动区的入驻门坎很高,必须是真正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方能‘入谷’,打造若干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以保证它从孕育之初就烙下的高新技术印记”,对于南方海谷,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钟胜保这样定位:“这将是湛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抓手。”
  一个个镜头投射之下,湛江的经济版图,为之一新。正如湛江市市长王中丙所说:“湛江走向海洋、走向深蓝、走向振兴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湛江融入‘新丝路’、唱响‘湛江蓝’、实现‘半岛梦’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湛江建设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的历史责任将更加清晰和具体。”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超越。从两千年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湛江人血脉中这种跨越古今的传承,必将让他们与沿线城市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最终促进区域发展融入全球化的怀抱。(记者 丁永昌 刘新英 孙向阳)

编辑:张珊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