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

何以中国|山东用礼乐这样回答

来源:闪电新闻 发布时间:2024-12-02 20:49:13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日讯 11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等联合组织开展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启动。孔府景区、尼山圣境、尼山孔庙……活动期间,约300名嘉宾“走读”儒风,在齐鲁大地悠长的古韵回响中,一起领略盛世中华的礼乐之美。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作为文化大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从孔子时代的“六艺”教育,到现代社会的“两创”硕果,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礼乐文化在齐鲁大地赓续传承。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在曲阜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浸透着礼乐之韵,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生活的呼吸、文化的脉搏。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智,开笔礼活动帮助幼童开启学习生涯;设立“和为贵”调解中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礼之用,和为贵”得到现实演绎……绵延数千年的礼乐文明,深深植根于山东人的血脉之中。今天,放眼齐鲁大地,“郁郁乎文哉”的景象百花齐放,传统礼乐文明依然历久弥新,为“何以中国”标注下清晰印记。

这样的坚守注定振奋人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礼乐文化犹如植物的根系,深深扎入齐鲁大地的沃土之中,在漫长历史中不断汲取养分,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齐鲁儿女。孔庙诗礼堂内,晨光与童声交织,身着华服的孩子们仿佛从历史中穿越而来,大声吟诵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句章,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在尼山,“穿越”时空“对话”孔子,开启一场“当一天孔子的学生”的奇妙之旅,令人深刻领悟到:何为“尊师重道”,何为“学无止境”;在济宁,建成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设青砖灰瓦、古韵悠悠的儒学美德示范街……如今,内外兼修的礼乐教育,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量。

  这样的传承注定弦歌不辍。唯有自信,方能传承;唯有传承,方能远行。《周易外传》中有言,“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有历史延续性的“传”,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保持礼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山东给出了生动的答案。在孔子博物馆,通过“夫子问答”的屏幕,观众可以给孔子“发微信”提出问题,聆听先贤圣人的教诲;同时,在“鼓瑟击磬”的装置面前,观众可以尝试弹奏雅乐之声。在曲阜尼山圣境,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技术手段相结合,让“明礼生活方式”回归当代人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赋予文化更多可能,一幅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文化画卷在齐鲁大地铺展开来。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乐文化不只存在于古籍的字里行间,更深深植根于山东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对尊重、美好、和谐的不断追求、传承与坚守。今天的中国,正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上;今天的山东,正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动文化繁荣、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是齐鲁儿女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前进道路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构建齐鲁文化标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我们就能让礼乐文化根脉里的基因更加生动、更富生命力,奏响“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的齐鲁乐章,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贡献山东力量。

编辑:王倩倩
编审 :孙立梅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