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静,女,30岁,是五莲一中的一名普通办公室职员、微机教师。丈夫厉海在五莲三中工作,两人自2007年组建家庭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帮互助、同甘共苦,携手共建起温馨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
一、阳光乐观、爱岗敬业
2006年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许老师在担任高二年级21个班的信息技术课之外,兼任着电教中心的网站管理工作,虽然很累,但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阳光乐观的个人性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她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赢得学生的爱戴。2013年,许老师又被调到学校办公室工作,这次还是“双份工作”,除了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外,还担任着高一两个班的微机课。2014年春季新学期一开始,许老师又“换工作了”,这次仍是“特殊待遇”,还要跨两个学校上班。她在做好原来一中的工作之外,又兼任二中10个班的信息技术课。这样她每周奔走在两校之间,周一、周二、周三在二中工作,周四、周五在一中工作。有人问她:“你这样工作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我们年轻,没什么。”
二、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许老师和丈夫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着其他80后家庭无法体会的生活重担,践行着他们的“孝爱善”。但也正是这种承担,成为他们家庭幸福的源泉。
许老师的老家在九仙山深处的一个偏僻村庄里。2006年,由于老家小学撤并,8岁的妹妹每天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才能走到学校。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她就将妹妹转到洪凝小学,带在自己身边。现在妹妹已经读高中了。许老师除了干好忙碌的工作,照顾好自己年小的孩子外,还要关心、照顾妹妹,每天为她准备两顿营养、可口的饭菜。这样一天下来,忙得不可开交。
2008年小两口迎来了她们的爱情结晶,可爱漂亮的乖女儿出生了。乖女儿给他们带来无尽幸福的同时,还有艰辛的付出。由于丈夫厉海在五莲三中工作,离家较远。他也是超工作量的任教着6个班的地理课,同时担任着班主任,每天都早出晚归。这样,照顾孩子的重担又落在了许老师柔弱的肩上。
许老师的父亲身体不好,常年有病。2011年,父亲肺心病引起了呼吸衰竭,1年时间里先后几次住院,花去了十几万元的医疗费用。母亲由于多年辛劳,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也需要打针吃药。照顾父母和妹妹,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一段时间,她们夫妻俩在医院、学校、幼儿园来回奔跑,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1年。现在,许老师每月还承担着父亲400多元的医药费。
祸不单行,2011年,许老师的公公在打工时又发生了意外,左手的4个手指被钢丝切断。婆婆由于过度劳累,腰椎间盘突出日益严重,而且家里还有瘫痪将近10年的老婆婆需要人照料。丈夫厉海作为家中的独子,婆婆家的担子又压在了他们俩身上。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着。但他们小两口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反而成为他们工作的动力。他们俩从没有旷过一次工,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每天总是带着微笑工作,充满激情地站在七尺讲台,书写着他们80后的梦想。
三、勤俭持家,热心助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双方父母身体多病,需要从经济上给予帮助,所以他们俩在生活中非常注意节约。夫妻俩总是把每一分每一厘都用在刀刃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力行低碳:手洗服装,使用无磷洗衣粉;选用节能电器,随手关灯;出行选择自行车、公交车或步行等。不富裕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许老师经常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这种爱是小爱,如果这份爱能够延伸到亲朋邻里及陌生人身上,就成了一份大爱。”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丈夫厉海舅舅家的表妹上高三,由于学习压力大,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他们俩便将表妹接到家里照顾。那段时间,每晚10点,他们家厨房的灯总是亮着的,因为他们要给上完晚自习回来的妹妹做夜宵。2008年至2012年间,许老师的两个表弟和一个堂妹先后从五莲一中考入大学。他们都感念上学期间姐姐的照顾,每年寒暑假都会到许老师家小住几日。
许老师夫妻俩还是小区里的80后“热心肠”。小区里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夫妻俩总是二话不说,尽自己努力给予他们帮助。
除了关心亲朋邻里,他们非常重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道理,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在街上,只要遇到乞讨的老人、残疾的孩子,他们都会教育女儿拿些零钱给他们。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用心浇灌,用爱经营。从许老师一家,我们看到了传统家庭美德在80后家庭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