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不敢开窗的村庄如何打开发展之窗?请看——

西赵家村的“二次创业”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4-23 08:05:28

  4月16日,记者走进岚山区巨峰镇西赵家村的茶乐园,孩童在茶乐园攀爬嬉闹,绿意绵延的茶园随风轻晃,咖啡馆飘出缕缕醇香,池塘倒映着垂钓者的身影。

  “谁能想到,现在咱们的茶乐园,以前是养殖区。”看着眼前的景象,西赵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希林感慨万千,“过去,23户村民在这里搞养殖,行人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连车窗都不敢开。”

  转机始于岚山区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三个关键,西赵家村被纳入“茶乡凤鸣”茶旅融合片区,一场产业与生态的突围战就此打响。

  拆除养殖区是首道难关。万事开头难,动饭碗的事儿,更难。“拆了养殖场,生计怎么办?”“这么多鸡呀鸭呀,一时之间上哪找到销路”……村“两委”多次入户,养殖户们也各有苦衷。面对群众顾虑,西赵家村党支部牵头联络附近企业,帮群众找就业渠道和销路。

  最终,5个党员养殖户带头先拆。党员黄建华是村里最大的养殖户,他将当时圈里的100多头猪和9000多只鸡尽快出了栏。“为了加快进度,那半个月,党员们帮着装车转运,常干到凌晨两三点。”黄建华回忆。

  拆去旧业就要谋划新业。

  村“两委”开会商量:西赵家村有着“南茶北引第一村”的金字招牌,还是要鼓励大家吃“茶叶饭”,愿意做茶的,村里全力支持,帮助培训种茶、炒茶技术,开拓市场。

  “环境好了,收入翻倍,这才叫双赢!”拆迁户金为农在村里第一个办起茶厂,采摘旺季,他一天能炒制1000多公斤鲜叶,利用“线上+线下”销路通达。

  而占地98亩的茶乐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十余年的银杏林作天然遮阳伞,臭水塘变身垂钓池,配套建设的咖啡馆、茶馆点缀茶园间。

  眼瞅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子又有了新的规划:打造民宿。

  李希林告诉记者,“依托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村子将闲置房屋进行了重新装修,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眼下,“九一六民宿”已装修完成,开业正加紧筹备中。

  如今,西赵家村的“茶饭碗”正端出致富新滋味:该村与区新农村公司合作运营茶乐园,乐园内的百余亩茶园由村集体打理,新农村公司加快露营基地、茶艺体验等新业态的布局,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在茶乐园内进行卫生管护、设备维修等。

  数据显示,茶产业链已带动该村80%村民转型,户均年增收1.2万元。(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史树梅)

短评勇于变革才能打开“发展之窗”

  从曾经让人掩鼻而过、不敢开窗的养殖村,到如今茶香四溢、游人如织的茶旅融合示范村,西赵家村的“二次创业”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这场蜕变,既是对乡村发展难题的精彩破解,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西赵家村拆除养殖区,这一“破旧”之举,是对乡村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西赵家村打破传统产业束缚,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在“立新”方面,西赵家村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力茶叶产业与茶旅融合项目,与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要求高度契合。西赵家村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触动与启示。

  发展的关键在于直面问题、勇于变革。拆除养殖区的艰难抉择,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西赵家村党支部以“动真碰硬”的决心化解群众顾虑,以“真心实意”的帮扶打消群众担忧,党员带头冲锋,以实际行动凝聚起全村发展的向心力。这启示我们,只要找准症结、凝聚共识,就能突破发展瓶颈。

  产业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西赵家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挖“南茶北引第一村”的品牌价值,围绕茶叶做文章,从技术培训到市场开拓,从茶园管理到茶旅融合,全链条发力,让“小茶叶”成为“大产业”。这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发展路径,让村民捧稳了“茶饭碗”,尝到了致富新滋味。

  西赵家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立足实际、敢于创新、真抓实干。期待更多村庄以西赵家村为榜样,打开发展之窗,书写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精彩篇章。(郑凌)

编辑:王倩倩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