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春日的阳光洒在莒县东莞镇大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
2月14日一大早,蒲仁生就迎着朝阳来到棚里忙碌起来。他熟练地操作着卷帘机,大棚上的保温被被缓缓卷起,明媚的阳光顿时倾洒进来。棚内,一排排樱桃树整齐排列,青绿色的小果子缀满枝头,像一串串翡翠珠子。
蒲仁生是东莞镇富硒樱桃采摘园的负责人,今年已经是他种植樱桃的第九个年头,占地7亩的2个大棚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他的心血。
“这樱桃金贵着呢,温度差一丁点,甜度就要打折。”见到记者,蒲仁生忙招呼着记者迅速进棚关门,生怕棚外的寒风侵袭了树上的“金果子”。
九年的种植经验,让他对樱桃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现在是樱桃生长的关键时期,温度要控制好,还要做好打岔、修剪,等待50天左右就能成熟收获了。”
隔壁的大棚内,几位村民正忙碌地采摘着樱桃树上的花朵。她们穿行在花枝间,指尖翻飞,不一会儿,被掐掉的花朵就在地上堆成了一个个“小山”。
“这些花看着很漂亮,但却很多余,摘花是为了保证樱桃的健康生长,让果实更大更甜。”正在摘花的村民庄加兰说,她们家就在附近,农闲时来这里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多元钱,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家庭。
走出樱桃大棚,已接近晌午。在朱留村的草莓大棚里,负责人王焕文和妻子顾不上擦汗,弯腰将最后一筐红玛瑙似的草莓搬上货车。
“现在草莓供不应求,摘了都不够卖的。”王焕文笑着说,今年他种植了4亩地的草莓,有香野、甜宝、白雪公主等品种,色泽鲜艳、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前村里没人种草莓,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焕文回忆道。刚开始,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如今,草莓大棚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村里3户农民种植草莓,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在东莞镇的土地上,春耕的忙碌不止于此。放眼全镇,大王坡村的烤烟育苗大棚里,村民们有的在装填育苗基质,有的将烟苗种子整齐地放入苗盘孔穴中,忙得不可开交;鞠家窑村的羊肚菌棚里,一朵朵褐色的菌菇破土而出,村民小心翼翼地将其采摘下来,准备销往市场……
近年来,东莞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同时,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从传统作物到特色产业,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东莞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抢抓农时的热潮,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而更多东莞镇的农业故事,正在沃土滋养的春天里,生长出无限可能。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