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陈俞印 东营报道
“这80个盐池,能实现人工调节不同的盐分梯度,模拟不同的盐碱环境,从而进行耐盐作物的筛选。它旁边的是150个FAO小区,主要进行水肥耦合和单因子变量的试验,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特别是种业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中心规划发展科副科长李林波向“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活动采访团的记者们介绍,别看这一块块实验田面积不大,它们的作用可不小,不同植物的盐碱耐受度、所需的养分、水分等等数据都在这里监测。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记者了解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2年12月获批建设,2023年5月正式挂牌运行。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建设中心总部,目前已聚集国内18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优势力量,组建各类专家团队108支,形成1000余人的科研人才队伍。已经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55个,实现对小麦、玉米、大豆、苜蓿等10多种作物的耐盐碱筛选、鉴定及长期定位观测。先后承接实施国家、省耐盐碱作物区域试验和新品种对比试验10类,种植各类耐盐碱作物品种(系)9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