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在深耕海洋沃土、向大海要发展空间的答卷上,岚山区政协履行责任担当——

为海洋产业发展寻找“更优解”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1-12 08:53:55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贝类加工产业园厂房正在施工;港口服务基地水工部分已完成围堰填筑;岚山一级渔港升级改造项目,南侧岸壁修复工程已开工建设……”这是前不久,岚山区政协主席周力带队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时,听到的关于岚山区渔港经济区项目的最新进展。在此之前,岚山区政协已多次走进工地,详细了解岚山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计划。

  岚山渔港经济区项目总投资72亿元,旨在依托岚山区优质海域资源,提升现有渔业产业基础设施,拓展渔业产业链,整合区域渔业产业链相关资源,推动海洋产业“二次振兴”。

  就项目本身来说,体量庞大,涉及面广;就大局来讲,事关县域经济长远发展。为此,岚山区政协将关于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在精准调研基础上,向岚山区委、区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动岚山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建议》,为项目落地疏通“堵点”。

  不止于此,近3年来,岚山区政协收到关于海洋产业的提案多达23件。涉及种苗培育、海水养殖、海洋预制菜、海洋重工等多个方面。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走进养殖大棚、企业车间、渔港码头,一个专题多次协商,不见到成果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回头。

  海洋产业为何受到如此关注与重视?岚山区地处黄海之滨,坐拥丰富的渔业资源。靠海吃海的传统融入城市发展基因,并衍生出庞大的产业体系。2023年度,岚山区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170.09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27.99%。

  然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吃海”方式弊端显露: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向海潜力发掘不足。

  周力曾多次表示:岚山因海兴区,海洋产业是基础、是优势,也是实现海洋强区的“症结”所在。实现海洋产业提档升级,要将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为此,岚山区政协委员们在“到界别群众中去”时,格外关注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依托优质的海域环境,岚山区海水养殖业发达,主要养殖牡蛎、贻贝、扇贝等,面积达28.57万亩,年产量12.8万吨。

  但养殖户们都明白,本地渔民在种苗选择上没有话语权。养殖企业更明白,种苗这块“肉”再肥,在企业效益的账本上也没有数据可写,并且连年扩大的养殖规模导致海水饵料匮乏,部分海域出现久养不肥的情况,既影响养殖效益,也影响岚山本地水产的品牌形象。

  有农业界政协委员提出社情民意信息,希望加大贝类种业培育力度,延长海水养殖产业链条。以此为线索,岚山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企业等多次开展协商活动。

  “有了种苗培育能力,企业能填补效益空白;养殖户能就近获得技术指导;岚山的海产品牌能进一步擦亮……”协商座谈会上,大家都明白种苗培育的重要性。

  在扎实调研后,岚山区政协形成了《关于“推动贝类种业提升 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报告》,将育苗养殖海区受限、苗种繁育设施配套不足、关键技术制约企业发展等五大类问题抛出,并提出“做好养殖空间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平台载体建设”等详细建议。

  岚山区委、区政府对这些建议十分重视,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当下,该区培育起“陆基—近海—深远海冷水团”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布局建设6座智能养殖网箱、科创基地、技术研发中心、苗种孵化基地和驯化基地等,“一尾鱼”正加速游出千亿产业链。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中,高纯度三倍体牡蛎在岚山育苗成功,当地养殖面积突破9万亩。

  “过去牡蛎只能在冬季销售,过了季节就不好吃了,价格也低。现在的三倍体牡蛎个头大、口感好,一年四季都可以端上餐桌,很受市场欢迎,养殖时间延长了,增收是必然的。”岚山区养殖户宋友金介绍。

  “2022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22.13万吨,2023年岚山区水产品总量22.49万吨。这几年,海洋预制菜发展迅速,但我们的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产业品牌优势不强,物流成本限制了产品的输送半径……”在关于海洋预制菜的协商调研中,加工海洋预制菜的企业负责人许传阳如实反馈了行业面临的困境,其他企业也同样反馈了类似问题。

  这引起了岚山区政协的重视,召集了解行业情况的政协委员四处走访,广泛征集企业建议,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岚山区海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提出六大类、十五条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至今,关于海洋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协商仍在继续。

  向海图强,产业是基础。产业向好,疏“堵”是关键。在深耕海洋沃土、向大海要发展空间的答卷上,岚山区政协履行责任担当,一直在助力寻找“更优解”。(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姚文凤 张云霞

编辑:孙珊珊
编审 :崔丽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