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蛇年春晚融入了大量非遗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那么当非遗邂逅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传统春节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这个春节,山海天用非遗为年俗注入灵魂,让绵延千年的文明血脉,在烟火人间生生不息。
今年春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以非遗为核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年”。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和沉浸式体验,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年味,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节期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推出了“不一样的年味——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活动包括剪窗花、写春联、推石磨做豆腐、蒸花馍等传统民俗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此外,山海天非遗新春庙会从大年初一持续至初七,每天都有非遗表演循环上演,如舞狮、英歌舞等,营造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游客们纷纷表示,山海天的非遗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表示:“英歌舞的表演非常有气势,现场看比网上更震撼,这样的春节体验很难忘。”
而在春节期间,也活跃着一大批与非遗相关的“守”艺人,他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人们领略不一样的非遗魅力。
信步走进庙山前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院内香气弥漫,繁花盛放。小院主人朱海辉正坐在炉火旁,埋首制香。一缕香气,千年传承。因为对制香的执着,朱海辉曾独自一人跑到湖南拜师学艺,并于两年前来到庙山前村这处小院,潜心制香。朱海辉的非遗手工工坊除了制售香材,还会结合时令和节气,面向市民游客开设线下体验和研学课程。朱海辉说:“这个春节我们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共同度过一个美好而又独特的非遗年。”
在这个小院不远处的几排平房里,有一处挂着无失山房的小院,茶染非遗传承人朱春莲正在忙着赶制一批春节素材的印染作品。粉刷一新的小院处处透着新年的节日氛围。“谭老师龙年喜得外孙,要求我给做一份特殊的年礼,染了两件婴儿服,染了绿色手作棉的龙披风,型染了福字,对应宝宝的名字,愿宝宝健康茁壮成长。”朱春莲笑着说。
而对于木版年画传承人林萍来说,这是一个繁忙的春节。从腊月开始,她就开始了木版年画的精心制作,毕竟木版年画与春节的关系息息相关。在北京路旁边的那处幽静小院里,她潜心制作着自己的木版年画,种类繁多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除了制作年画,她还受邀四处参加各种春节活动。“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乐在其中。春节是宣传木版年画的黄金期,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非遗弘扬推广出去。”
而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则让非遗之美在校园掀起了艺术风暴。春节期间,他们在公众号中集中展示了学校在剪纸、农民画、陶艺、木工、茶艺、插花、漆艺、扎染、工笔画、首饰设计、掐丝珐琅、琉璃制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作品展示。琳琅满目的作品配上诗意的语言,让观者享受了艺术的盛宴,也展示了非遗研究的累累硕果。
山外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注重对非遗文化传播保护与传承的前瞻性研究。立项市厅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和齐鲁优秀民俗文化数字作品“最佳人气奖”,授权非遗类专利7项。学校民间艺术研究所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师剪纸作品《蛋壳陶的故事》获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剪纸纹样创作及文创产品开发与应用》获齐鲁优秀民俗文化数字作品“最佳人气奖”;“一种过门笺张贴辅助装置及其过门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该校还鼓励国际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引导他们在参赛作品中巧妙融入非遗等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非遗犹如一颗种子,在学生心底慢慢生根发芽,成为非遗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
非遗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因传承而世代流芳、历久弥新。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以非遗传承年独有的视角和特色,为文旅融合注入了新的元素符号,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以创新的表达方式和沉浸式体验,构建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