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转播台小区老党员交流小区长效治理机制
每周三家访问需活动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清晨的外贸粮油小区,网格员手机轻响——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显示居民反馈“污水外溢”;午后的初心食堂里,热气腾腾的“初心水饺”已煮熟,网格员们正在给老人们派送;傍晚的共享理发屋,宝妈志愿者为快递小哥修剪鬓角……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东港区日照街道凌云社区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而串联起万家灯火的,就是扎根社区18年的凌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田彦芳。
绣花功夫治社区
四级联动织密“幸福网”
田彦芳的办公桌上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其中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坚守社区,坚守幸福家园,向前看,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城市基层治理任务趋繁的实际,她创新探索实施以社区党建为核心的“一核两点三线四单五服务”特色工作法,创新“五位一体”治理机制,实施红馨楼栋建设工程,深耕微网格治理,夯实为民服务的根基。
作为社区书记,她一直把社区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将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到网格小区。社区积极探索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10名网格员,同时在网格内按照35户左右划分76个微网格,发展培育了76名微网格员,构建起“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网格体系,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在网格实行“三微三格”理念,打造“小事快办”品牌网格治理,有力解决楼栋车辆停放、杂物乱堆、邻里纠纷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
在港烟网格,走进港烟小区,“七彩港烟,幸福家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整洁的路面、碧绿的花坛让人眼前一亮,小区自从成立了党支部,建设了党群驿家、健身广场、晾晒区、百花园,配套了停车棚、充电桩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
在智慧治理领域,田彦芳更是敢为人先。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区委社会工作部,与研发公司实验社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了网格员在居民家中就可以更新住户最新信息,保障了社区数据的鲜活度,推出“您有事我来办”二维码遍布小区楼道。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处理事项16件,办结率94%,满意率99%。“以前跑断腿,现在动动手指。”星河港湾小区居民李女士指着墙上的二维码感慨。
破茧成蝶焕新颜
老院旧巷长出“幸福芽”
“楼道连个门都没有,光知道清理菜园子”“下雨天出来进去都是泥,小区里连条水泥路都没有”……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提出意见。田彦芳说:“居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就从哪里做起。”于是,她第一时间组织该小区的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在小区门口召开了协商会,并于当晚进行了入户摸底工作,经过多次协商,按照居民的需求,先硬化路面,安装楼宇门,更换楼道窗户,粉刷墙壁,所有工程完工后再拆违建的小平房,居民都非常配合。随后,又配备了健身器材,154户居民有了自己的健身广场。
更让人称道的是“废弃门卫房变形记”。凌云社区一间20平方米的破旧门卫房,经田彦芳策划改造为“共享理发屋”:每月逢“3”日,60岁以上老人、快递小哥等特殊群体可享受3元公益理发;两名二孩宝妈在此实现“家门口就业”;门卫房每月还能产生100元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建设。“微改造”带来“大温暖”,如今这里成了邻里交流的“幸福驿站”。
刚到凌云社区工作时,社区老年人没地方玩,想跳个舞唱个歌,没有伙伴;想下棋,找不到合适的去处和棋友。社区1000多名老年人想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乐园,这个状况田彦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积极进行筹划,链接资源,成立了老年人幸福驿站,培育暖阳舞蹈队、厉奶奶棋牌队、象棋协会、乒乓球乐友部等团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头雁领航育新苗
薪火相传春满园
未来的社区工作,一定离不开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支持。成立书记工作室,注重培养年轻社区工作者,实施雏鹰成长计划,开展和谐使者帮教、名书记帮带活动,一大批年轻人在社区平台上淬炼成长起来,为社区书记队伍输入新鲜血液。
从“基层小白”到“齐鲁和谐使者”,田彦芳始终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她带领团队开展“快乐星期八”“帮帮爱——关爱老漂族”“社区居民领袖培育”“网格员+业委会管理模式助力老旧独栋小区治理提质增效”等多个社会工作项目,以项目促服务,以服务促成长,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融入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
不仅如此,在社区网格治理中,创造性地引入“万家·映像”“中盛夕阳红”“小太阳”等多个社会组织,培育“红润益学社”“红润宣讲团”“二零党群议事团”“书香宝宝”“辣妈互助社”“邻语剪纸汇”“红领巡访团”等14个社区社会组织,注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用温暖情怀守望居民幸福家园。
在田彦芳的办公桌上,一盆凌云竹苍翠挺拔。正如她常说的:“社区工作就要像竹子,把根扎在泥土里,才能节节向上。”十八年间,她的足迹遍布4个社区、78个小区,56本民情笔记写满民生牵挂。
这位把社区琐事写成民生答卷的社区书记,仍在续写着她的“春天故事”——让每个角落洋溢幸福,让每盏灯火温暖可亲。(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房姿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