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羊舍的缝隙,洒在一个忙碌的身影上,他披着沾满泥土的工作服,穿梭在羊舍之间,细心检查着羊群的饲草料,将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前来求教的养殖户。
他的额头上挂着汗珠,但眼中却闪烁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多年来,他一直站在乡村振兴的前沿,扎根在五莲县的广袤田野上,以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用科技的“火花”点亮周边老百姓的“致富灯塔”。他就是山东省朝阳畜牧业技术总监魏立杰。
逆境中启航,“门外汉”变成“养羊专家”
2015年,魏立杰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农业的无限热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畜牧业的浪潮中,但万事开头难,由于经验不足,他养殖的第一批羊羔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之前以为,养羊只要把它们喂得肥壮就行,后来才知道羊太胖会影响繁殖,结果就是大半年的努力付诸东流。”魏立杰表示,进入行业的前五年基本就是个摸索的过程,不断踩坑吃亏,但这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在不断深入学习、一步一步积累经验的同时,魏立杰还通过五莲县招才引智政策,结识了青岛农业大学董焕声博士团队,开启了科技养殖之路。从人工授精、B超早期孕检到同期发情,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与魏立杰积累的传统经验产生了化学反应,他的养羊事业从此开始腾飞,他也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专家。
科技引领,铺就绿色农牧发展之路
魏立杰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品种和饲料的选择上,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母羊以适合舍饲、高产的湖羊为主,公羊则选择乌骨羊,该品种不仅肉质好,而且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养羊所需的草料,大部分出自当地百姓废弃的花生秧、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据统计,魏立杰的羊场每年消耗利用废弃农作物资源五万余吨,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同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草变肉”。
在防疫方面,魏立杰更是不遗余力。他聘请专业畜牧人员,为羊进行防疫、治疗、消毒,确保羊群健康成长。技术人员通过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等手段,使羔羊的出生率和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母羊数量由一开始的几百只扩繁到五千多只,场地由30多亩扩展到100多亩。
尽管养殖的规模和利润稳步上升,但魏立杰致富不忘桑梓情,他将掌握的舍饲肉羊养殖、秸秆青贮等技术无偿培训给周边的养殖户,带领他们一起走向科学养殖的光明大道。在他的指导下,五莲县及周边县区600余户肉羊养殖户实现了从无序放养到集中舍饲养殖;他还向周边农民提供养殖、剪毛、喂养、饲草收集等工作岗位100多个,不仅带动了农户就业,每户还增加年收入2.5万元。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乡村大地上,这一只只羊儿不仅仅是他的事业,也是带动周边农民增收的希望。
不忘初心,蹚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魏立杰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他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 共走振兴路”活动,利用扶贫资金建立扶贫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他还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训剪羊毛技术工人,协助建立农村秸秆收储中心,实现了企业发展、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多赢局面。
自2013年建场开始,他连续10年向庙后村70岁以上老人及党员发放春节福利,累计投入超过50万元,惠及1200余人次。他依托县科技局联合10余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中至镇科技扶贫服务队,为18个贫困村提供一对一的帮扶方案,成功扶持了50多户农民,使其走上了肉羊养殖创业的道路。
魏立杰还特别关注退伍军人和残疾人的创业问题。他从资金、技术及养殖棚舍方面给予退役军人最大的优待,并为残疾人提供养羊技术培训,引导他们自主创业。
如今,山东省朝阳畜牧业已从原来的母羊产羔、羔羊育肥的传统畜牧过渡到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证的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魏立杰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评“五莲县最美科技工作者”、五莲县政协“先进个人”、“2023年度山东省省级乡村好青年”、第九届“日照乡村之星”、“2024年度齐鲁乡村之星”等。
在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方案的激励下,魏立杰和他的公司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魏立杰的个人事迹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担当的创业史。他以热心为基石,以创新为驱动,带领企业和养殖户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他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付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