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臧家德:一心为民好书记乡村振兴“领头雁”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1-11 18:59:56

  他,奋斗十余载,带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

  他,扛锹上阵,带领村“两委”成员,完成村居全部范围的环境整治任务;

  他,苦思冥想,走出一条长效发展的富民之路,发展租赁经济,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60余万元的可观收入……

  他就是日照经开区北京路街道臧家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臧家德。

  秉承一份初心,担当一份责任,臧家德带领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村民的幸福安康。


算好三笔账,致富一村人

  臧家荒村是日照经开区传统的渔民村,养殖牡蛎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全村一天最多时能出货15万公斤,近一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臧家荒村党支部书记臧家德介绍。

  然而几年前,却不是这般光景。村里的牡蛎养殖户一年忙活下来,收入并不多。规模小、人心散是臧家荒村发展的障碍。

  变化发生在2020年。这一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东风”吹进这个渔村。

  “我们村能不能也搞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让所有养殖户都参与其中,抱团发展?”在一次村党支部会议上,臧家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此言 一出,得到了与会党员的一致赞成。

  说干就干。为了把好事办好,臧家德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养殖大户辗转烟台、威海及秦皇岛考察学习,建立合作渠道。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合作社模式:领办不包办,将合作社定位为服务属性,开展牡蛎从购苗到销售的统购统销。

  回到村里后,臧家德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先跟村干部统一思想,再挨家挨户发动,许多村民是在自家院子里、村口的路灯下,第一次了解到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入股合作社。

  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村民们议论纷纷:“万一赔钱怎么办?”“万一牡蛎卖不掉怎么办?”……大家犹豫不决。

  面对大伙儿的疑虑,臧家德不打感情牌,他算了三笔账。

  第一笔是成本账:从商贩处购买牡蛎苗每公斤溢价0.4元,合作社提供同等质量的牡蛎苗,每公斤只收取运营成本费0.06元。

  第二笔是销售账:合作社负责拓宽渠道,由原先的销往省内,扩大至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每公斤牡蛎可节省中间商差价0.4元。

  再算第三笔账:股民每年按照利润的26%分红,如果到养殖区打工还能获得工资收入。

  三笔“增收账”算得明明白白。合作社成立当天,全村七成村民选择入股,共计筹集资金200万元。

  合作社成立首年就让村集体掘得“第一桶金”。很快,凭借合作社批量采购的成本优势和出色的品质,臧家荒村牡蛎供不应求,年销售量达1500万公斤,养殖户实现利润3000万元,合作社盈利80余万元。

  不仅货卖得好,合作社还采购了新设备。臧家德介绍,经过清洗和分拣的牡蛎被分成不同的等级,一般直接卖给消费者,平均下来价格可增收五成。

  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但是通过党建引领后就大不一样了。如今臧家荒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和谐,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牡蛎亿元村”,是日照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市级示范村。

  眼见村里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外打工的10余名青年也回村搞起了牡蛎养殖和直播带货,“牡蛎亿元村”又有了新气象。

  臧家德又算了一笔账,牡蛎批发每公斤均价10元,直播带货每公斤可达30元,直播一天能搞两三场,最多时每天销售额能达到六七万元。


干群拧成一股绳,小村旧貌换新颜

  “这些年,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还要让他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臧家德介绍,“不管是创城、城市管理还是集中整治,我们从来不雇人,就我们村委这几个人,干点活、出出汗,挺好的,我们自己干,干得更认真!”

  “如今我们提出号召,动员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臧家德说。

  问起臧家德上任十多年来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他总会骄傲地说:“我们有最好的‘班子’!人心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什么事儿都难不倒我们,只要班子团结,就没有攻不克的难关!”的确,自2011年臧家德接任臧家荒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首要事情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只要把‘人’解决好了,什么事都好办!”臧家德说。

  十多年来,臧家荒村风气越来越正,人心越来越齐,无论是拆迁安置、服务项目、清收欠款,还是招引税源、处理问题合同……臧家荒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每一项重点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地早早完成。

  十多年来,臧家德想方设法为村居增加集体收入。规范村级小区物业管理、建章立制,在为村民提供完善物业服务的同时合理征收物业费,此举,在街道各村级小区是首创;竭力解决养殖户的“场地难”问题,严格手续审批,规范承租流程,在努力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征收场地费、摊位费、海域使用费;充分发展租赁经济,丰富租赁形式,承租沿街商铺、市场、停车场、企业大院等各类场地……

  “花式”发展的臧家荒村,老百姓的腰包丰厚了,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人心也越来越齐!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 报道

编辑:沈坛梅
编审 :马秀萍
责编: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