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频道

精打细算写好“水文章”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20 20:24:53

  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使用大型节水灌溉设备浇灌麦田。(□记者卢鹏通讯员张乐民报道)

  □ 本报记者 方垒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多年来,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总量,养育了占全国7.2%的人口,灌溉了约占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贡献了占全国7%以上的经济总量,这背后是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灌溉“精打细算”;加大再生水利用量,减少优质水源消耗;因地制宜发展节水产业,深挖节水潜力……近年来,山东将加强水资源全面节约作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治本之策。“十四五”以来,全省用水总量持续稳定在220亿立方米左右,每立方米用水支撑GDP产出412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93.1%。

  1%的水资源总量,何以催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山东有何妙招?

  “凭经验放水”变“按数据供水”

  初冬时节,齐鲁大地上刚刚播种的小麦陆续开始浇灌越冬水。临清市金郝庄镇周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每隔50米就设有“泵站+管灌”小型智能灌溉设施,农民浇地刷卡就能实现,相当于给田间地头通了自来水。“卡一刷就来水了,与以前比速度快了、成本也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不会浪费。”村民王玉宝说。

  连接这一个个小型智能灌溉设施的是位山灌区的节水管网。百公里之外,灌区数字孪生系统正在“精打细算”。

  “以往用水由各县市区上报计划,依据经验配水。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配水不及时、调水不科学,难免出现水资源浪费。”聊城市水利局局长王会忠介绍,如今通过灌区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利用需水预测模型、配水调度模型、水动力仿真模型等,精准分析旱情及农作物需水情况,对供水过程模拟预演,帮助生成最优配水方案,推动用水管理从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0%,也是节水的潜力所在。位山灌区作为全省最大灌区、黄河流域第二大灌区,通过数字赋能,已实现供水调配从“凭经验放水”到“按数据供水”的转变。如今,通过“智慧”配水、工程改造与科学管理,每年可为聊城市节水6000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

  致力于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249万亩。“十四五”以来,完成沿黄9市65处农业节水工程,实施72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处灌区(县)入选水利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7,在农业用水量总体稳定情况下,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

  让水“再生”

  “为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我们投资了8000万元建设大型再生水深度处理站,对附近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进行再处理,经过机械加速澄清池、变孔隙滤池过滤、杀菌等处理后,可供机组做设备冷却循环水、消防水。”华能黄台电厂生产管理部节能专工安小波说。

  位于济南市区东部的华能黄台电厂是我省首座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近年来每年的用水需求在1600万立方米左右,是实实在在的用水大户。为最大限度节省优质水源,华能黄台电厂还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将厂区和家属区排出的生活污水、雨水、生产过程中地面冲刷水等收集至雨水泵房的集水池,经过净化处理后输送到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回收利用。据统计,去年工厂再生水利用量达765万立方米,接近用水总量的50%,极大减少了优质水源的消耗。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工业节水减排,严控新增高耗水项目,推动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循环利用,3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17家企业、园区获评国家“水效领跑者”,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8%。同时,持续深化城镇节水降损,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601平方公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91%。已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25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32个,均居全国首位。

  节水产业带来综合效益

  如今山东多项节水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但节水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着眼于深挖节水潜力,山东发力布局节水产业。

  位于渤海之畔的无棣县鲁北高新区淡水资源匮乏,当地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因地制宜推进海水淡化。如今日产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已建成运行一年多,相当于为鲁北高新区配建了1座年供水18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成为园区重要的“替代水源”。

  “每3吨海水,就可加工出1吨淡水,生产出的淡水能满足园区60%企业的生产用水需求。”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定,浓盐水不能近海排放,项目把海水经过双膜法处理后得到的浓盐水通过管道输送至鲁北盐场提溴晒盐,不仅提高了盐的质量,同时也达到零排放标准。此外,利用附近大唐电厂海水冷却后带余温的海水作为原水,不仅降低了能耗,也降低了制水成本,实现海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海水淡化、节水灌溉、节水装备制造、再生水处理……如今,全省已有节水产业企业约1.2万家。今年9月,省水利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实施意见》,支持节水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把节水产业重点企业纳入合作金融机构重点客户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节水贷’和‘技改专项贷’等重点项目库予以支持,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建设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全省节水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提升30%。”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彭学军表示。

编辑:王倩倩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