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5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报道 > 图说日照抗战
我要投稿

岁月湮没英雄事

发布时间:2015-09-02 09:21:19

        记者 林夕 通讯员 徐永强
  梁甫山沉静安详,鹤河自东向西穿过村庄缓缓流淌。
  村头老银杏树下,88岁的孙文世正与邻里老伙计下棋,全神贯注。
  远远看上去,他与普通的庄户老汉没有任何不同。
  老人脱下上衣,一处处伤疤触目惊心,瞬间把我们带回枪林弹雨、烽火连天的岁月。

14岁被鬼子抓去当劳工
  孙家庄子村在莒县龙山镇驻地北5公里处,依山傍水。
  1928年冬天出生的孙文世,从有记忆就是饿,“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饭,衣服也不多,都是补丁摞补丁,几岁就给周边村子的地主放牛,饿肚子、挨打受骂是经常的事。”
  贫苦交加的童年生活,在他心底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943年夏秋之交,当战争的烽火烧到家乡时,孙文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日本鬼子来的时候,经常到庄里扫荡,很厉害呀,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当时,真正的日本鬼子住在龙山镇的南楼村,伪军住在吉店子村,相互照应着。”孙文世回忆。
  “我那时候14岁,被抓去当劳工,修炮楼,什么脏活累活都让我们干,干慢了,干不好,日本鬼子就用劈柴打,有时候打得皮开肉绽,走路都走不大了……”70余年前的往事,仍然让老人唏嘘不已。
  “有一天,有四五个日本鬼子来到我家里,说找八路军,我爷爷说这里没有八路军,被一个日本鬼子狠狠打了三个耳光,全家人当时都很害怕。”
  日本鬼子的种种劣行,年幼的孙文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恨死了日本鬼子。
  1945年,刚刚过完春节,他通过一个亲戚联系上了八路军,报名参军,当时他17岁。
  “当兵走时,因为家里穷,没有衣服穿,俺村的赵兰送给我一件毛衣,孙兰给了一双压床鞋,孙文章送给了我一条裤子。”
  穿着乡亲们送的衣服,孙文世来到当时驻扎在龙山镇九里坡村的八路军驻地,成为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太多的战友,没有回来
  17岁的新兵孙文世很快就体味到战争的残酷。
  他的部队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特务团,虽然是主力部队,但由于部队刚刚进入这个地区,还没建立起根据地,只能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所以条件相当艰苦。
  孙文世说,当时他所在的特务团,主要在莒县、临沂、沂南一带活动,日军一般从临沂出来沿着公路扫荡,而孙文世也很快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战斗。
  “有一天,在沂南介湖附近的沂河边,我们跟日本鬼子相遇了,在沂河的东岸伏击了日本鬼子,鬼子用迫击炮炸我们,当时我们使用的是步枪,双方交战非常激烈,我当时是通讯员,在阵地上来回传递信息。”孙文世回忆,当时日本兵应该是扫荡结束,正准备返回据点,因为是一场遭遇战,事出突然,日本鬼子准备不足,只能边打边撤回了临沂城。
  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眼看着亲密的战友中弹身亡,孙文世疼彻心扉,他第一次体会到失去战友的痛苦,也真正意识到敌人的凶残。
  1945年,虽然此时已经进入了抗战的最后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对于身处敌后的孙文世们来说,敌人依然是强悍的,缺乏先进武器的他们只能依靠麻雀战、游击战与敌人周旋。
  对于孙文世和他的战友来说,最常见的战斗形式,就是沿着公路两侧进行伏击战,孙文世说,只要鬼子出了炮楼,机会就来了。
  尽管从不和敌人硬碰硬,但是面对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战斗还是异常艰苦,稍有不慎就可能吃大亏。
  “我们团接到了上级解放临沂的命令后,很快进入战斗位置,当时,日本鬼子在临沂城外的护城河内插满了用油寖过的竹签子,战斗打响后,战友们向前冲的时候,被鬼子打伤的就掉到河里被竹签子穿透,战斗到最后的时候,牺牲的战友把护城河快填满了,我们团当时攻击的是东门,最后我们是踏着战友的尸体才过的护城河,解放了临沂城,全歼了守城的日本鬼子和伪军。”
  他喉头哽咽,用手背悄悄擦去眼角的泪花。
  这次的战斗中,他的大腿被日军的炮弹炸掉了一大块肉,身上也多处负伤。
  抗战胜利后,孙文世随部队进入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
  1952年,孙文世因病痛退伍返回到农村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日子平缓,乡村寂静,没有多少人记得这片土地曾经受的屈辱蹂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死故事。触摸着遍体枪疤,老人说,如今国强民安,生活在和平年代,自己非常知足。
  太多的战友,没有回来。

编辑:张珊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