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化中国行

文化中国行丨百年海棠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1-18 14:44:25

百年海棠

这两株纯正的湖北海棠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政府大院内,具体位置是原来的县衙二堂之后与三堂之前,树高13.2米,根茎0.78米,冠幅10X12米,乃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阔叶乔木。每每花期到来,花蕾的时候,呈粉红色;花蕾绽开后,为粉白色。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时间,时间为每年的四月下旬。海棠树龄已有三百五十四年,乃强阳性树种,喜光,耐涝,抗旱,抗寒,寿命长,主要分布于江淮之间,俗称梨花海棠。

据日照县志记载,东港区政府大院原为公廨,也就是知县办理公务的官署、屋舍等。这两株海棠植于清康熙七年,是时任县长杨士雄从外地移植而来的。当时日照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地震,是灾后县衙重建时移至来种下的,同时也种下了中国传统式庭院智慧和学问。

图片

这两株海棠树春季满树白花似雪,秋季红色果实累累,主要用于园林绿化,观赏价值极高。我国著名的海堂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高珂教授,偶而见到这两株海棠树后,认为其属地应为湖北。从树龄、树势、开花这三个方面来看,应为全国第一,是国家级保护古树名木。

海棠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花姿绰约,花开似锦,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植物,或名花。这是中国传统式的庭院里纯正的花卉体现,亦是传统意识里最高的审美表现。无论岁月怎么更改和变换,它们依然默默地在绽放。其实,这已经成为日照县衙的历史积淀和深处……

图片

日照县衙,明时称公署,明弘治十五年,县衙大门由知县白汝舟重修。大堂三间,大堂即为公堂、正厅。东室承发房,即地方官署书吏房,书吏乃为承办文书的吏员。在这里可发送文件,执行判法,并行处理民、刑案件的通知。西室乃为仓库。堂后为二堂,二堂后为内宅,东为花厅。大堂台阶两侧书吏房十间。前为仪门,此乃明、清官署的第二道正门。左右为角门,所谓的角门,既是左右两侧的小门。仪门内箴石坊,是明万历乙巳知县李文星修建的。所谓箴石,乃古代治病之具。其作用是规谏,或告诫。明嘉靖帝撰写得《敬一箴》,曾下令各地府衙刻碑立于官署。万历四十三年,知县陈如锦修建东钟鼓楼。清光绪十一年,知县陈懋重修。

县衙西侧为狱房,万历二十一年,知县杜一岸重修,狱房北侧为马厩。

清康熙七年,即公元1668年,日照一带发生地震,堂宇、门楼皆毁坏。清康熙九年,知县杨世雄重修,并从外地移至来两株湖北海棠,植于县衙二堂之后与三堂之前。清光绪五年,知县宫本昂修建卷棚、二堂及花厅。卷棚,又称“轩”,这里的卷棚是指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之间,是为了增加轩内的艺术效果。清光绪十一年,知县陈懋重修大堂、仪门、东花厅。

在大门内东侧一隅,有一个寅宾馆,是万历十五年知县张尧辅建的,其主要作用就是恭敬引导,实为接待宾客之用。明万历十九年知县杜一岸,四十三年知县陈如锦及清康熙九年知县杨世雄续修。西有申明亭、旌善亭,申明、旌善二亭是明洪武五年,明朝廷下令各地县衙必须所置。民间善恶之人,其人、其名、其事均要书写于此。这么说吧,凡是戸婚、田土、斗殴之事,有地方乡间小吏里老负责在此调解、劝导之纠纷。

申明、旌善二亭均为明万历年间知县杜一岸先后所建,不过,早已废掉了,寻不见踪迹,只能在县志里找到它们的名字了。又据县志记载,大门东侧为阴阳学和医学,又东为监察院。康熙九年,知县杨世雄重建,可惜今已留在人们的想象里了。

阴阳学是专门训练阴阳人的专门机构,也就是通晓天文历法之人,其长官为典术。典术就是能够掌握天文、占候、星卜、相宅、选日等事。另外,所谓的医学,即为掌握全县医务的机构,由典科专门来负责。

如今斯人已去,旧事难寻,往昔已是遥远的记忆了。这两株海棠已不知在这里经历了多少陈年旧事,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岁月无情,但它们在这片古老且年轻的土地上,依然自由自在地绽放着。由此我想到,海棠花在尽情绽放的那些日子里,毋须赘言,它们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但它们只是植物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作为赏花人,我已经注意到它们的言谈举止。若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们就像两位老者,尽管已是三百五十四岁的老人了,但它们青春依旧。特别是在海风吹来的时候,它们遥望着蓝天、白云,情不自禁地触摸着对方。叶片在风中相互摩擦的声音,就是它们在相互倾诉着对故乡的思念啊!

它们在当地人的眼睛里,时刻映现着一种精神,这便是日照人的高雅情趣。当然了,这也只是我的认为,也就是说历代造园或赏花人始终都不会染指海棠花儿的纯洁。自从这两株海棠树落户日照以后,清代与民国已有多少人目睹过它们的芳容,至今赞叹之声就像一树一树的花儿。

我望着这两株海棠树,掌心里仿佛已经浸透海棠花儿的馨香。红的、粉的、白的尽在手中,令人随意赋形,遐思不断。只有这样的美好想象,方可深入它们。就像《紫月录·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所记载的,青原惟信禅师给弟子们讲课时所谈到的,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闲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故而,三百五十四年过去,这两株海棠树以及花儿虽未曾改变,但令植树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的容颜已经成为日照人的精神风貌和真实写照。少男少女见了海棠花儿多情妩媚,诗人见了为之怦然心跳,六神无主。

这并非写作者多愁善感,即使在这篇文章里,海棠树依然是结尾时最美好的韵脚。即使在我离开日照以后,这两株海棠树以及海棠花儿时常闪烁在我的眼前。脑海里奔腾着一种写作的冲动。是的,是应该写一写这两株海棠树了,因为它们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和生活之中,化作了遥远的思念。

图片

试想想,如果日照之行缺少了这两株海棠树以及海棠花儿,那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这篇文章终于喷薄而出,而且,字里行间折射出了对古人智慧的崇高敬意。

话又说回来,若要观赏这两株海棠树及海棠花儿,每年四月的下旬亦是最佳的观赏期,也是盛花期。每天早上起来观赏它们的时候,海棠花儿显得绚丽多彩,片片叶子上的阳光更加明亮。既来之,则观之,这是高山仰止的素养和表现。上午观赏它们,则以十点以前为佳,因为此时的阳光是斜线运动。下午三点以后,则已避开了太阳的直射,也宜赏花。两个多月以后,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遥远的梦乡里观赏这两株海棠以及海棠花儿,已是望梅止渴的事了,我相信它们依然会记得我呢。

编辑:王倩倩
编审 :徐蕾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