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地级日照市建市35周年,日照日报社特推出“牢记嘱托担使命 共享机遇谱新篇·故事里面看变化”专栏,以期通过生动的新闻故事,讲述发展、讲述变化、讲述民生,讲述改革的新思路、攻坚的新办法、成长的新活力和百姓的新生活,清晰展现出一个努力前行、拔节生长的日照。敬请关注。
发展故事
“嘶!”10月16日,在岚山区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鑫箔材”),技术研发员于圣琨轻轻用力,一片钛箔就被撕成两片,“0.01毫米,是耳膜厚度的1/10!”
可不要小看这0.01毫米,它可突破了国内电子信息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在过去,钢铁产业常与“块大”“笨重”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国内对0.035—0.05毫米厚度的高档箔材产能和产量需求巨大,0.018毫米及以下的高档箔材更是依赖进口。为了突破技术难题,国鑫箔材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共建关系,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宽幅压延箔材轧机组,可生产覆盖几乎所有箔材。
政策有力度,企业创新才有底气。为帮助企业专研技术创新,岚山区为国鑫箔材提供了生产厂房,允许企业先用后购。同时,为企业备案了15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40%;日照市岚钢壹号科创股权投资基金投入600万元基金支持,助推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突破技术封锁,不仅掌握市场话语权,更带来了高效益回报。原本“按吨卖”的钛材变成薄如蝉翼的“手撕钛”后,身价大增——0.01毫米、0.008毫米、0.005毫米规格的钛箔,一公斤可卖到三万元以上,是一吨钛矿价格的十几倍!
背景解读
“国鑫箔材突破0.01毫米‘卡脖子’技术”的故事背后,是日照实施工业倍增“头号工程”、打造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的久久为功,是政府引导企业瞄准技术前沿、锚定科技创新深耕细研的孜孜不倦。
近年来,依托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两大龙头企业,日照在岚山区21.8平方公里的钢铁配套产业园区内,招引落地了上海通用重工、北京利尔等一批骨干企业,一个个“吃钢嚼铁”项目集聚,并陆续建成山钢钢铁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研发服务平台,瞄准高端市场,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钢铁本地消化量。如今,岚山钢铁产品中中高端产品已占八成以上。
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1989年,地级日照市建立之初,全市工业只有机械、纺织、化工等28个行业,62个门类,但行业布局分散,总量小。此后,从“工业带动”到“工业强市”,再到“产业强市”,35年风雨兼程,日照始终把工业作为全面振兴日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脊梁”,举全市之力部署、布局、推进。
尤其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全市上下聚力实施工业倍增“头号工程”,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产能承接一期暨数智转型升级工程等一批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
一个大项目就是一个无声的招牌,有着强大的集聚效应。1—9月,全市420个实施类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60.8亿元,占年度计划80.7%,其中,95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8.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7.2%。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可感可知的变化中,凝聚着几代决策者和全体日照人民的心血。放眼望去,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播下的“工业倍增”种子正蓬勃生长,一个成熟自信的日照正坚定走向前方!(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新英 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