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帅
【开栏的话】
从“日出初光先照”的日照,到祖国西陲的“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麦盖提县,直线距离就有大概3700公里,几乎横穿了整个中国。
一个东临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一个位于连绵不绝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有近3个小时的时差,风土人情尽不相同,却因援疆建设而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山东省在原来对口支援喀什三县的基础上,新增日照市对口支援麦盖提县。
在首轮援疆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之后,2014年2月27日,日照市第二批援疆干部人才顺利抵达麦盖提,开启了新一轮的援疆工作。
刀郎,是维吾尔语“分群而居”的意思。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叶尔羌河流域沿岸,一群勇敢慓悍、勤劳朴实的当地人自称“刀郎”,而麦盖提,正是“刀郎之乡”。如今,日照市援疆指挥部有56人扎根刀郎之乡,也成为了刀郎人。
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和日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日,日照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记者赶赴麦盖提县,对日照新一轮的援疆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
一行四人的采访团队于11月12日凌晨四点出发,经青岛飞往乌鲁木齐后转机飞往喀什,之后又坐汽车沿着麦(麦盖提)喀(喀什)高速行驶约2个小时,辗转几千公里后,于当晚九点半左右到达了麦盖提县。
即日起,本报推出“日照刀郎 大爱生辉”系列报道。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日照市把教育援疆作为打牢麦盖提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的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寄宿制双语学校的建设,逐步改变了麦盖提县的办学条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教师互助交流,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而通过集中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整包”班级,日照摸索出了一个“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在该模式下,两个不出家门的内地高中班(简称“内高班”)的学生每门功课都可以享受日照老师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并成为带动其他班级一同进步的领头雁。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10月份,复制“内高班”的模式,一个不出家门的“内初班”也在刀郎双语中学应运而生。1 1300名孩子的新校舍
11月13日12点10分,是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双语小学师生课间活动的时间——— 由于经度关系,这个点相当于新疆时间的上午10点10分。
“我爱你呀刀郎麦盖提,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伴随着《刀郎小苹果》动感的乐律,央塔克乡双语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跳起了舞蹈。
这首《刀郎小苹果》火遍了麦盖提县,而歌词“经济建设绘蓝图,日照援疆促发展,我们生活比蜜更甜”更是歌颂了日照人的援疆建设。
就在孩子们跳舞的空地北侧,一栋四层楼正拔地而起,这是央塔克乡双语小学改扩建工程的现场,也是山东的重点援疆项目之一。该工程包括教学楼、实验楼、两栋宿舍楼和食堂、操场的配套设施。
承建此工程的单位,是来自日照的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除了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我们还把建筑的抗震等级由7级提高到了8级,确保结构安全,让孩子们能够安心上学、住宿。”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新疆分公司经理滕兆峰介绍说。此外,考虑到麦盖提县水质呈碱性,还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和净水设备等。
“目前在校生有480名,改扩建两年工程一年完成,2016年6月交付使用,其他13个村级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将集中到这里来上学。届时将满足全乡1300名学生上学、1100名学生住宿的要求。”央塔克乡双语小学校长吐尔逊·卡地尔说。
在一间教室里,8岁的热沙来提·艾合太木正在上汉语课,老师米亚莎尔·阿布都克依木尽管是维吾尔族人,但她的汉语说得很好。“老师教得很好,我们都很喜欢汉语课!”热沙来提对记者说。
其实,在现在的央塔克小学,像米亚莎尔这样的双语老师并不多,这也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招考和双语教师轮训后,这一状况将得到缓解。
“明年秋季开学,除了学生集中到这里,各小学的老师也将过来,有利于整合双语老师资源,促进学生的进步。”吐尔逊校长高兴地说。2 各族师生不分你我
成立于今年4月的麦盖提县刀郎双语小学,学校总投资1796万元,其中山东省援疆资金1310万元。
学校现共有770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3.6%。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互融合、不分你我,成为了学校的一道特色风景。
当天上午,在麦盖提县刀郎双语小学,记者首先欣赏到了学校的同学们带来的各种文体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伴随着小朋友们优美的诗朗诵,穿着中国古代服饰的小朋友们变换阵型、并摆出了各种造型。其中,既有汉族小朋友,又有少数民族小朋友,大家一同诵读传统名词,一起领略中国传统文化。
在“双语”书法班,同学们手执毛笔,正在写字。仔细看会发现,正在写汉字的是维族学生,而在写维语的是汉族学生。大家互相学习对方民族的文字,互相成为好朋友、共同进步。
此外,还有合唱、快板、绘画等各类活动,都是两民族的学生共同完成的。
“我们和少数民族同学不分你我,一起学习,每天都很快乐。”刀郎双语小学五年级的黄加玉告诉记者说。
课堂里是互帮互助的好同学,宿舍里,大家是亲密的好朋友。六年级四班的古丽夏提说:“宿舍里既有少数民族同学,又有汉族同学,大家共同起居,就像一家人一样。”
而在老师当中,“结对子”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刀郎双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潘光兰告诉记者,学校有11位维族老师,40位汉族老师,维族老师和汉族老师结成对子。除了一同研讨,汉族老师每周还要跟维族老师学习几句维语。3 不出家门的“内高班”
麦盖提县实验中学高二2班和5班,还有另一个共同的名字:“内高班”。
2014年秋季,该学校尝试组建了两个班级,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全部由日照援疆教师承担,尝试用内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当地学校打造样板,让当地孩子不出家门就能上新疆“内高班”。
11月13日是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记者来到了麦盖提县实验中学高二5班。学生们正在上自习课,有几位同学正在抄写“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教室的后墙上,贴着写有“我爱我家‘不出家门的内高班’”的横幅;后墙的黑板上则画着一副简略的中国地图,地图上分别标注了麦盖提和日照的位置,两者之间用一条线连了起来。
“日照来的吕桂芬老师说这些颁奖词语言凝练,水平很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学生木开代斯说。
木开代斯在日照老师的鼓励下,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她定下了考上新疆财经大学的目标。
同样,古力尼各尔也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北京中医药大学。因为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也是她的理想。
两位同学都说,在“内高班”成绩提高很快。“日照来的老师认真负责,上课时教了很多以前没接触到的方法,还引导我们进行合理地预习、复习,让我们觉得学习非常快乐。”
援疆教师邹乃兴是高二5班的班主任,现在也担任麦盖提县实验中学的副校长。在他的眼中,11名来麦盖提实验高中任教的教师,发挥的是一个辐射带动的作用。
“我们把内地的教育教学模式带到了麦盖提县,着眼于精细化管理,抓习惯养成、师生互动、后进生转化等,目的不只是这两个班,而是以这两个班级为平台,带动其他的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进步。”邹乃兴说。
“内高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短短一个学年,两个班级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比其他班级高出90分以上。
而通过听课、研修等活动,其他教师也从日照的援疆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些教育教学方法很实用,让我在工作中提高了效率,这也有助于促进我教的学生成绩的进步。”和邹乃兴同为数学老师的阿里屯古·依敏老师对记者说。4 前景美好的“内初班”
除了“内高班”,麦盖提还有个“内初班”。
11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麦盖提县刀郎双语中学的“内初班”上的是地理课。
地理老师冯德周是日照的一名援疆教师,这一课讲的是“多变的天气”。通过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后,冯德周不忘教给同学们一些学习方法:“大家记笔记时可以把‘天气’用圆圈代替,把‘气候’用对勾代替,可以提高效率。”
“日照老师不光教给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方法,这提高了我们的效率。”学生木尼热对记者说。
在学生依米然的眼中,老师讲的课并不单调乏味。“他们会把枯燥的知识讲解得很生动,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今年10月7日,担任“内初班”主要教学任务的8名日照援疆教师全部到位,其中有3名刚从日照新营中学赶到麦盖提,他们不顾旅途劳累和时间差异,第二天就投入到了教育教学中来。援疆教师集体研讨教法,研究学情,了解当地学生情况,反复酝酿磋商,把日照的成功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与当地学情有机结合起来。
每位教师既要负责教学,又要做好兼职教研工作。授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实施开门授课、公开示范、推门听课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不出家门的“内初班”办班两个月来,已经得到当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认可,深受学生喜爱。“‘内初班’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而且我们的孩子享受着日照市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理念。我相信,我们的孩子成绩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他们的人生当中有一个大的转折。”家长阿不力孜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教育援疆承载着启迪孩子心灵,感知博大精深国语,融入祖国发展潮流的历史重任。通过一批支教团队培养学生、引领教师,把内地理念做法‘嫁接’创新到边疆,肩负历史责任为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做‘铺路石’,充实、有意义,日照市援疆指挥部正为此努力着。”日照市援疆指挥部纪委书记、产业组长李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