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期间,张宏先后失去两位母亲,仍选择坚守
记者 王帅
援疆期间,他先后失去两位母亲,仍选择坚守。
进疆前,张宏是一位在日照市莒县文化系统工作了二十年的干部。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已逾不惑之年的自己突然有了进疆工作的机会。
还没有启程,他就在网上四处搜集喀什、麦盖提的信息。
“是谁采来一棵乌斯曼草,染黑了你的眉毛?是谁弹响了卡龙琴,和你一起唱那古老歌谣?”优美的木卡姆(现代维吾尔语中意为古典音乐)曲词让他对遥远而陌生的麦盖提无限向往。
面对组织的选择,妻子对张宏十分支持,但张宏的心里放不下沉疴缠绕的母亲。经过了几番心理挣扎,张宏最终收拾好了行李,踏上了三年的援疆路。
援疆期间,张宏的母亲和岳母先后去世,痛心不已的他却选择了坚守岗位。这份奉献精神,其实是所有日照援疆人的写照。
在麦盖提采访期间,记者于11月19日晚来到了张宏的寝室中,听他讲述自己的援疆历程。
未能“尽孝”的孝子
张宏现为日照市援疆指挥部产业组成员、麦盖提县文体广播影视局副局长,他是莒县人,是家中的老幺,两个姐姐都远在他乡,这些年主要由他和哥哥照顾父母。不过,自从2012年哥哥因病做了大手术后,照顾父母的主要责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张宏的母亲心肺功能极差,最近三四年基本都需要全天吸氧。2012年之后,张宏几乎一人承担起了每隔三四天就往楼上运氧气罐的任务。
自己去援疆了,母亲需要吸氧了怎么办?这成为让张宏头疼的一个问题。
“经过再三咨询,我得知有一种制氧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张宏马上去为母亲买了这种制氧机,代替自己“服侍”母亲。
这台机器能替自己服务多久?知道母亲病重的张宏不敢想这个问题。
眼看进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张宏一次次跑到父母家中,坐在身体孱弱的母亲身边,为的是多陪伴母亲一些时日。
母亲闭着眼睛紧紧拉着他的手,絮叨中又说起那些她对儿子说过千百次的做人的道理:“要做个好人,要老实,不要占便宜。”
张宏边与母亲聊着边用手机偷偷录了两次视频,为的是进疆后想娘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为了让病重的母亲放心,张宏进疆前曾对母亲撒过一个善意的谎言:“经过组织选拔,儿子春节后要到北京学习很长一段时间。”
母亲则嘱咐他:“在外面一定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学习,不要惦记我,等春天来了后,我的身体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进疆后,张宏最担心的就是不知哪天娘会离他而去,回家后就再也看不见娘的笑容。
可这一天来得还是那么突然。
2014年3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张宏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电话。哥哥哽咽地告诉他:“咱娘刚走了。”
电话还没挂掉,张宏便失声痛哭。“一个人失去母亲那一刻,是最悲痛、最无助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采访时,张宏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是十分痛苦。
日照市援疆指挥部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到宿舍找到了张宏:情况已经报告了省指挥部,领导让他回家看一看,别留下遗憾。
“从情感上,我是多么想回家送送母亲啊。但理智却告诉我:这不是一个人的征程,你属于援疆这支大队伍。刚来半月,就离队回家吗?”
最终,张宏放下了回家的念头。
一周后,祭奠母亲“头七”的日子。那天是周六,他与往常一样同大家一起去五征现代农业示范园参加指挥部每周一次的义务劳动,当天的任务是管护地里的绿化用树苗。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万里之外祭奠了母亲。
年中休假的时候,张宏带上麦盖提的大红枣,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前磕头、缅怀,算是对母亲不孝的一点弥补。
2015年4月28日,张宏的母亲刚走了一年多。让人想不到的是,身体还算硬朗的岳母又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
“岳父因病去世多年,妻子对孤身一人的岳母孝敬有加,我知道岳母的去世对妻子的打击是多么巨大。”
这一天是张宏年休假进疆后的一个半月。此时此刻,他却不能在妻子身边分担她的悲痛,只能在电话里一回回倾听她的哭诉,在短信里一次次安慰她的无助。虽然如此,但妻子还是坚定地要他不向领导汇报。他遵照妻子的嘱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组织,只有在心底默默感激妻子的大度与无私。
去年,张宏在指挥部组织的“援疆为什么”大讨论发言中说:“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一介百姓,有生之年,能亲身参与到国家的战略中,深感心中有了使命,肩上责任重了,深感离家虽远了,但与国更近了。我知道,一人之力是微小的,但每一个援疆人尽力去做,就会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就会形成一股实现国家战略的强大力量!”
“我是日照的麦盖提人,麦盖提的日照人。”这是如今张宏对自己的定位,日照和麦盖提,都是他的家。他甘愿做一东一西两个地方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
11月16日,记者曾去过张宏目前任职的麦盖提县文体广播影视局,局里的同事也对记者讲起了这位可亲的张局长。
“我还记得张局长第一天来上班的时候,他挨着一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敲门,向同事们作自我介绍,特别热情。”局行政办公室的秘书周婷婷说。
她还记得,张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每一位新同事,大家和他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而在平时工作中,让周婷婷印象深刻的是张宏对麦盖提的喜爱。“他到哪都带着相机,一直在拍照片,想留住麦盖提的美。”
这也得到了张宏的证实,他告诉记者,自己来疆之后已经拍了一万多张照片了。
张宏曾参与组织了麦盖提县文化代表团的山东之行,在麦盖提的同事阿布都拉·那尤甫作为代表团的成员,一同来到了山东的几个地市,这也是他出过的最远的远门。“一路上张局长把我们照顾得很好,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麻烦,我们都把他看作一位大哥哥。”
事实上,在生活中张宏也把阿布都拉当成兄弟。有一次,阿布都拉的妈妈生病了,在外地的医院住院,张宏虽然人没到,却把自己准备的慰问品送到了。
去年四月份,张宏陪同刀郎农民画家采风。午餐的时候,大家席地而坐,农民画家艾尔肯突然笑嘻嘻地把小花帽戴在了张宏的头上,惹得大家哈哈笑。他们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对张宏说:“你可真像我们的巴郎仔啊!”这让张宏真切感受到了维族百姓的淳朴,品尝到了维汉一家亲的味道。
在张宏的书桌上,有一本《维吾尔多郎木卡姆》,那是麦盖提县文体广电局的老局长木台力甫亲手送给他的。
“当时年近70岁的他退而不休,一心扑在传承、弘扬刀郎文化的事业上,整天忙于编辑双语期刊《刀郎文艺》。”而张宏刚来任职的半年,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对刀郎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中。木台力甫在与他的交往中得知他十分喜爱刀郎文化,除了把已出版过的5本《刀郎文艺》送给他之外,还把自己手头不多的一本由他参与策划的《维吾尔多郎木卡姆》送给张宏。
“这是一本内容珍贵、装帧精美的图书。得到它后,我爱不释手,认真研读,极大地提高了对刀郎文化的认识。”一份维汉之间的忘年交情让张宏投入到了弘扬刀郎文化的具体工作中。木台力甫后来不幸辞世了,张宏在痛心之余,也决心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弘扬刀郎文化。
在任职单位,他先后找到《人文视野中的刀郎文化》《麦盖提历史文化》《刀郎之魂——— 麦盖提》《刀郎文艺》等书刊进行了认真学习,及时了解麦盖提县委县政府关于弘扬、传承刀郎文化的一些构想,同时积极参加刀郎文化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除了参加县里组织的刀郎文化调研,张宏还搞了一次基层文化发展调研。起草了《麦盖提县文体广播影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援疆出谋划策。
今年6月份与9月份,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张宏积极参与策划了日照市文化代表团的援疆之旅和麦盖提县文化代表团的山东之行,并全程陪同参加了这两次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以文化的形式,增进了民族感情,加强了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这些日子也是张宏援疆以来最忙碌的日子,但他累并快乐着,因为这些活动彰显了文化援疆的魅力,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为此自豪与骄傲。
在指挥部里,张宏和其他援疆战友一样积极努力,他参加了沙漠植树、周末义务劳动、帮厨与安保值班、园艺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协调完成了指挥部有线电视安装。由于表现突出,2014年度他被市援疆指挥部被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
采访到了最后,张宏告诉记者,自己做的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在日照援疆指挥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一番取舍。而在疆期间,后方组织和单位对他的照顾也让他十分暖心,真心实意地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由此也化解了很多苦闷,解决了很多困难。
“三年援疆看似漫长,转瞬之间,大半已过。我一定会踏踏实实走好接下来的援疆之路,给自己书写一个丰满的‘人’字,给远方的家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给亲人一个欣慰的骄傲,给组织一份满意的答卷。”
结束语
“日照刀郎,大爱生辉”,是麦盖提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对日照援疆工作的一致赞誉。
多年来,日照人在麦盖提的辛勤付出也收获了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的赞扬。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秦存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日照援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日照市对口支援麦盖提县的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尤其是教育援疆、人才援疆和自身建设,做的在我们全省援疆中堪称典范。日照港的对口援疆工作在我们山东四个大企业当中也是最为突出的。”
日照的浩瀚大海中,滴滴海水表达着援疆温情;麦盖提的连绵大漠里,粒粒黄沙见证着两地友谊。
这份情谊还将继续下去。日照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麦盖提县副县长陈凯介绍:“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立足麦盖提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坚持产业合作、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同步推进,继续我们的援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