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郡媛
“账目不清、村民拖欠电费、‘黑’土地多。”这是十几年前,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早已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辛庄子村实现了“五化”,达到了“四有”,村集体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等称号。这些巨大的变化,离不开辛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新农村建设当家人、山东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侯加明。
变化,要从1997年3月说起。侯加明当时任汾水一中副校长,从教二十几年,教学成绩优异,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45岁的他,可以说,如果不出意外,会在教育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然而,3月18日一早,侯加明接到调令:免去学校一切职务,调任辛庄子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辛庄子村,集体欠债20多万元,财务账目混乱,治安形势严峻,计划生育给全镇拖后腿,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在得知调任消息后,老伴反对,亲戚劝阻,都说不要去蹚浑水。侯加明虽有犹豫,可最终决定:“组织上信任咱,那咱就得干!况且辛庄子村不该穷到这个份上,我是村里的一份子,就有责任为村里干点事!”
从三尺讲台到一村之长,这一步沉重却铿锵有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整地、改电、治水
上任伊始,千头万绪。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三个生产队,两套管理,毫无凝聚力不说,因为些许利益还常闹成一锅粥。
侯加明的第一把“火”,便拿“黑”土地开了刀。他带领村班子成员逐户查土地、做工作,把村民私自耕种的“黑”土地重新收归村集体并按手续承包出去,仅此一项,收入1万余元。
第二把“火”,是清除“干部电”“人情电”。规定村干部用电没有特权,谁用电都得交钱。与此同时,用承包土地收入的1万余元,为全村改了电。
第三把“火”,是治水。辛庄子村缺水,只能看老天爷脸色吃饭,每到干旱时节,村民只能到相隔好几里路的邻村挑水喝。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侯加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利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奋战两个春秋,修引蓄水渠5条,蓄水能力达10万余方,并筹资15万元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成为全区首批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的村居。
最后,他把重心放在了财务上。侯加明组织了威信较高的村民,成立了专门的村财务整理小组。半年的时间,前十年的“陈年旧账”全部翻完,村内每一项支出逐一理清,并全部公示,彻底整理了之前的糊涂账。
植桑养蚕、发展项目,让村民真正富起来
整了地,改了电,治了水,理了账,辛庄子村的管理逐渐走上了正轨。
当时适逢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侯加明和村两委成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带领村民植桑养蚕。辛庄子村共发展桑园300余亩,也使其一度成为全区重要的桑蚕生产基地,而村民也由此赚了“第一桶金”。
产业结构调整的“苦”,换来了农业发展的“甜”,但侯加明并没有局限于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如何让辛庄子真正实现脱胎换骨,还有很多文章需要做。
2004年4月6日,侯加明得到一个消息:焦电公司要落户辛庄子村。侯加明心里明白,改变辛庄子村现状的机会来了。
项目前期,侯加明组织100余人,到江苏华西村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有了真实的感受,群众的思想很快便统一了。
项目落户过程中,他又带领两委班子积极搞好服务。原本预计2个月完成的地面附着物清理、赔偿等工作,仅20天就顺利完成;100余座坟场2天内也全部迁走。村两委一班人的真诚服务让落户企业大为感动,他们主动安排了40余名村民到公司就业,如今这些村民每人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
随着日照焦电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亟需配套一个洁净煤项目,而最佳选址就是辛庄子村村底。当企业负责人找到侯加明商量时,他犯愁了,毕竟要把整个村都搬出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侯加明没有退缩,在村两委会上,他的话掷地有声:“就是腾村倒地,也要支持大项目。”说干就干,房屋拆迁,他第一个拆了自家的房子。在他的带动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全村就顺利完成了搬迁。
与此同时,他又积极与规划建设等部门联系,制定出了全村的规划建设方案,高标准地建设了142幢居民小康楼,落户企业也额外给每户居民1万元住房补贴,村企关系更加融洽。
病魔也挡不住侯加明为民办事的心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侯加明却病了。
2003年侯加明被查出患有糖尿病,手脚麻木,视力逐渐模糊,老伴劝他:“咱村现在也好了,这些年你为村里做的也够多了,该歇歇了。”但老侯却不这么想:“明年就要换届了,我还得好好干,再撑几个月,到时再退下来,也算是‘光荣退休’。”
可哪曾想,就在侯加明信心满满时,病魔再次向他袭来。
2004年,他被查出患上了恶性肠道肿瘤,一度昏迷不醒。村民们听说他病了,纷纷到医院去看望。看到整天满屋子的人,侯加明不乐意了,他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大伙,于是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坚决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了村里。
2004年底换届时,侯加明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说:“我的身体状况大家伙都看到了,已经不适合当书记了,都不要选我了。”但530张选票,480多张又投给了他。
面对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侯加明犹豫了。此时,老伴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你身体都这个样了,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这个家、为孩子考虑考虑吧。这个‘官’咱坚决不能再当了!”
是抱病坚持工作,还是退休养身体?考虑再三,侯加明决定:“我就将就这个身体,能撑几天是几天,必须让村里变个样。”
他用20年时间,履行着对全体村民承诺的铿锵誓言。
现如今,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侯加明,依然拖着虚弱的身体穿梭于村内的大街小巷,只因他心中还有太多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