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8.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22万人。人口出生率10.15‰,人口死亡率7.85‰,人口自然增长率2.30‰。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83.43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0.19万人,下降1.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27亿元,增长5.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924元,增长9.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7元,增长13.5%。其中,工资性收入18045元,经营性收入2706元,财产性收入414元,转移性收入3133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58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4602元,增长9.7%。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2台,冰箱105台,洗衣机91台,空调器86台,微波炉41台,摩托车40辆,固定电话42部,移动电话216部,家用电脑83台,互联网用户63户,家用汽车40辆。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26元,增长14.5%。其中,工资性收入5000元,增长24.2%,家庭经营性收入3983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9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6.5元,增长12.5%。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3台,家用电冰箱83台,洗衣机61台,电脑21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63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778套,竣工8675 套(含往年结转项目),完成投资26.1亿元。有850户住房困难户被确定为2012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发放对象,每户补贴标准为7.8万元。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共完工及在建农村住房16268户,危房改造7757户,累计完成投资27.23亿元。自2006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已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462万元,解决了8856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2012年2178户,平均每户补贴2048元。
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83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709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0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869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40972人次,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30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93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9%。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0481人、826249人、164041人、282292人和224468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7300人、88950人、6842人、39298人和3715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大幅提升,44.68万60岁以上的农民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参保缴费人数达110万人,收取参保费4.4亿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救助管理站3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6个,收养7581人。社会福利企业22个,安置残疾人员634人。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55个,总床位数达到7447张,集中供养率71.3%,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800元和2000元。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达4.19亿元。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950元上调到每人每月1100元,小时最低工资由9.8元调整为11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保障人数1.26万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350元,人均月补助210元,提高18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89668人,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000元以上,人均月补助11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连续8年调整企业养老金,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817元。
平安日照建设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刑事案件立案件数7359件;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46起,增长34.1%。全市 “两抢”警情在近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2012年又下降1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80起,死亡人数148人,分别下降3.3%和1.3%。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