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文学、医学等都是体面又光鲜的专业,而王谦源选择了采矿工程专业。这样一个专业,单听起来就会让人联想到所有的又累又苦。
“这是一个艰苦的专业。然而我却很荣幸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专业可能会决定你一生的轨迹,但是不能决定你的命运。命运有很多选择,是不能事先安排的,你的一生是靠逐步努力形成。年轻人可以有梦想,哪一条路都可以走得通。”
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并且要有模有样地走下去。
1982年,王谦源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青海。一年后,王谦源考取了母校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王谦源就开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论环境多艰苦,一定亲自考察实验,在不断完善知识的积累和工作实战经验上下足了功夫。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王谦源来到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即青岛理工大学前身)基础课部力学教研室任教,很快被任命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同时受聘兼任环境工程系的学生班主任,一干就是六年,带出了三届学生。出色的班主任工作为他赢得了荣誉,1992他被评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受到倪志福、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颁奖祝贺。
1997年,王谦源担任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这项工作对王谦源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坚持学习、工作、科研同时抓,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几年时间,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高教研究室的出色工作引起校领导的重视。2000年初,王谦源被派回基础部,抓基础教学和基础学科建设。不到三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建设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点,基础部也很快改名为数理系和理学院。现在的理学院已成为教学、科研综合实力位列理工大学前四位的第一梯队优势学科学院。
在抓学院工作的同时,王谦源没有停止对科学的探索,对工程问题的研究。他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十分关注工程实际问题,一有空就深入矿山、深入现场,这让他有机会扑捉到最新动向。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头脑也使他能够发现极易被人们忽略的机会,依靠扎实的研究能力,王谦源逐步成为国内知名的矿山充填技术专家。他主持完成的“玲珑金矿东山塌陷区锚注联合治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在2004年获国家黄金总局科学技术二等奖;完成的“高水膨胀材料充填采煤技术”项目2010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为煤矿充填开发的“一种(粉)煤灰矸石充填活性激发胶固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210104932.1)。承担或完成的充填技术项目有山东省曹庄煤矿、金鼎矿业、山东黄金归来庄金矿、湖南省周源山煤矿等十几家,还承担了青岛地铁土建施工规范等青岛市地铁建设重点研究项目。
在教学研究上,王谦源教授也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次,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教材1部。并带领学院教师将材料力学课程建成山东省精品课程,将力学实验中心建成省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汗水终不会白费。30多年的努力,让王谦源离他心中坚守的追求越来越近。